卷十二(終卷) 定鼎 第一十七章 公府治政(四)(第2/3頁)

藩樓是由宣政司指定,在江寧發售宣政邸報的二十四處場所之一,除張榜文告外,宣政邸報是市井之民及士紳能夠了解時局的有限途徑之一。每逢新一期的宣政邸報發售,藩樓必成士紳議論之所,宣政司倒也不禁這個。

“初傳國公府要大興新政,時人多議論會滋生是非,但看這諸多新政下來,這國公府治天下軍政的局面就沒法更改了吧?”元錦秋等著趙舒翰、張玉伯過來小聚,新茶早就沏得,執壺替他二人滿盞,“不過三日前區密院新發的攤丁入畝,逐田畝數分等減免田賦令,也許會惹出一些是非來?”

張玉伯輕輕一嘆,說道:“公府所布之政,違舊制創新舉者甚多,確實有違時人之觀念。但天下權無非財武二事,有財得養武備,有武備才能護財權。林縛初入江寧,就將把這二事看得比誰都透徹。得這二者,帝統國柞都能改,而舊制、宗法不能改乎?攤丁入畝,行畝稅差法,是個良法,換在舊時來行,也許會惹出大紛爭,但在此時想惹紛爭,難!”

攤丁入畝,行畝稅差法,是林縛在樞密院之下設立稅政司之後,對天下丁稅田賦統一推行的新稅政。

新稅政的核心,是將目前丁戶所承受的田賦、丁稅以及各種人頭攤派,統統攤入到田畝裏進行核算再進行統一的減免。戶擁田畝在四十畝以下後,攤丁入畝後田稅繳額減免到慶裕年之前的水平,相比較此時大約能減去三分之二的負擔。戶擁田數在四十畝到三百畝之間,攤丁入畝後田稅繳額減免到崇觀八年之前的水平,相比較此時大約能減去二分之一的負擔。戶擁田三百畝以上者,攤丁入畝後將減去永興初年以來的三次加征,約減去四分之一負擔。

不過,從此之後,無論公卿貴戚、販夫走卒、士子儒生,皆攤丁入畝,按律征納田稅及市商稅,皆有應征入伍為兵役之義務,廢除此前一切的免稅役之特權。

攤丁入畝之後,全國田稅將形成三級稅差,畝稅最低將二十抽一,最高者將十抽一,相差為一倍。

林縛在樞密院令裏也擬文公告天下:“虜寇侵來,貧者流離失所,而富者所失更劇,境遇尤慘,故而人人思治,立官佐,設軍隊以護國家。然而貧者不思所得少且所失少,出入沙場征戰拋頭顱灑熱血者不知凡幾,戰場何見幾個富者?故而,此次調整稅政,貧者免多,富者免少也!”林縛便以此為依據,一錘定音,確立攤丁入田,行田畝稅差之制,使無田者不稅,少田者少稅,多畝者多征的新稅政。

田稅最高十抽一也是崇觀後期戰事日漸加劇而頻頻加稅的惡果,不管怎麽說,這次還能減掉永興帝登基以來的三次加征,那些擁田三百畝以上的大田主們,要怨也只能怨得崇觀帝頭上去,而不能怨樞密院此時不給他們一次減免到底。

當然,趙舒翰、張玉伯及元錦秋三人都精通政事,自然是一眼就能看出新稅政意在遏制土地兼並。沖擊力更大的則是新稅政將徹底廢除宗室、勛貴以及士紳階層所有的免稅役特權。

當然,以往田主能夠將新加的稅賦攤到佃戶頭上去,而宗室勛貴以及士紳,更是公然隱瞞田畝、丁戶以逃稅役。但這回林縛用李書義出領的稅政司,將會用二到三年的時間徹底清查天下田畝及丁戶。

荊襄會戰前期,林縛以補吏為期許,邀天下士子投筆從戎,前後共有三千士子從軍。荊襄會戰過,這三千士子敘功入農政學堂培訓,陸續補入兩浙、東閩、江淮、荊湖、湘湖、江西等地為吏員。但將有近半士子在經過培訓之後,直接劃入新設立的稅政司,參與這次田畝、丁戶大清查。

雖說免稅役等特權的徹底取消,對整個士紳階層都是一次打擊,但樞密院這次錄用的三千士子,他們能夠補吏,本身就是一種補償。再者這些投筆從戎的士子,要麽本身是一心救亡的熱血青年,要麽是生活困苦,對補吏為官有著迫切渴望的士子,故而對新稅政擁護遠多過抵制。

在江淮浙閩贛鄂湖等地,不計宗室、勛貴,僅有功名在身的士子群體,在戰前就高達七八萬人。要是換在天下承平之時,實施如此顛覆性的新稅政,必然會遭到瘋狂的反對跟抵制。然而三天前頒此樞密院令,除了江寧田價大漲逾三分之一外,這江寧城裏並沒有引起多大的風潮。

“人心思治啊……江寧城破人亡的舊事還沒有過去兩年呢,誰願意城破人亡之事再經歷一回?”趙舒翰輕輕一嘆。

人心思治是一方面,他更知道,江寧城破將江寧傳統的士紳勢力摧殘得格外的厲害。再舉目遠望,這天下間有幾處沒有經歷過戰火,沒有遭受過摧殘?

要說有反對的聲音,除了淮東內部,帝黨以及那些觀望,怕給淮東清洗的舊臣,有幾個人敢這時候站出來試淮東的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