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狂瀾 第八十八章 不堪一擊(第3/3頁)

時間,眼下緊缺的就是時間。

衛營將卒必然是追隨黃秉蒿多年的老卒,忠心可用,但陳子壽所率的主力,將卒士氣及軍心就難說得很。要是陳子壽所率主力也如剛才那般在斜坡前列陣,就算有一萬五六千兵馬,張雄山都懷疑能不能擋得住眼前淮東軍的沖擊。

必須給陳子壽贏得更多的時間。

只是,鄧復不曉得身後六百多騎兵跟張雄山沖下去,到底能爭取出多少時間。

鄧復本就不滿黃秉蒿、陳子壽不惜激怒淮東而發兵新渝,此時更沒有為之殉葬的決心,他與張雄山說道:“頭兒,直接到正面攔截不是什麽好辦法。不如你我分成兩隊,從山下那座林子兩邊分別繞過去,從側翼夾擊,必能擾亂其陣……”

“確實好計!”張雄山不疑其他,當即與鄧復分兵,叫他與自己各率三百余騎,下山分開來,進擊淮東軍的兩翼。鄧復率隊故意繞路走遠一些,遠遠看到張雄山率部與淮東軍左翼的輕騎接觸之後,再從右翼馳上來,看著淮東軍右翼輕騎迎上來,鄧復即率部往右側疏林裏鉆。

江州騎兵跨下戰馬,多選自滇馬,腳短身矮,腳力及走速、馱重都不及淮東戰馬,昨夜接戰時,優劣就表現得非常明顯。但矮腳馬有矮腳馬的好處,鉆樹林子,爬坡比淮東戰馬要便捷一些,使得鄧復能在陡坡及樹林擺脫淮東輕騎的追擊。

待鄧復率部再從樹林子裏鉆出來,還要回過頭來再去擾襲淮東軍的側翼,就看見左翼張雄山就剩下不到百余騎往小竹山上奔逃,他還能清晰地看到張雄山肩背插著好幾支箭。

鄧復嚇得魂飛魄散,即率部往西北蒙山方向逃散,完全顧不得在小竹山西麓的步卒給淮東軍一擊即潰。待鄧復率部逃到蒙山東麓的一處嶺崗上,回頭再望東南面的戰場,只見在袁河北岸,在小竹山西麓的六七千兵馬,沒有一支人馬能稍稍遲滯淮東軍行進的速度,最後三支人馬竟然是不戰而潰,漫山遍野都是潰兵逃卒。

鄧復一時心思迷茫,在赤土崗的陳子壽會守會逃?要守,守得住嗎?要逃,逃得走嗎?曹騰或許能及時進入新渝城,但三五千士氣不振的人馬,能不能替陳子壽從側後牽制住淮東軍,叫陳子壽贏得一線喘息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