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狂瀾 第四十七章 網更密(第3/3頁)

信江以北,懷玉山西麓以南的地形相對開闊、平易,北岸河谷寬約十數裏到二三十裏不等。在這些開闊的地形,鄧禹集結東線主力能得三萬多兵力,才不怕淮東軍突襲而來萬余人橫在道前。

但是,過了橫峰城之後,懷玉山西麓余脈嶺山就仿佛橫過來一般,向南直逼江岸,橫峰縣也因此而得名。這種地形上的變化,使得信江過橫峰之後,南北沿江的地形都崎嶇險峻起來,形成明顯的瓶頸地形。花亭就位於橫峰瓶頸的西端,是信江北岸,橫峰西境最為險峻之處,但越過花亭之後,地勢又陡然平易起來。花亭以西還有花亭溪從懷玉山西麓流出,注入信江。越過花亭溪,即為貴溪縣境內,沿花亭溪谷道北進,可以進入浮梁樂平縣境內……

花亭不僅是陸路隘口,由於花亭兩邊山勢向信江逼迫,使得花亭江道兩岸險峻的同時,江道也極為狹迫。信江花亭段南北崖山相距最近處不過三百步,花亭峽實際也是信江水道的隘口。一旦叫淮東軍在花亭登岸立足,在崖石上架起的拋石弩能夠封鎖整個花亭峽口。如此一來,淮東軍就能以少量的精銳水軍將整個信江水道都封閉起來。

雖說在上饒的浙閩水軍都給出其不意的摧毀,淮東軍在杉溪上遊出人意料的造出近百艘戰船來,但是浙閩軍在江州,在豫章,還有規模總計達兩萬五千余眾的水軍力量。雖說江州水軍穿過鄱陽湖來援,大約需要十天半個月的時間,不過浙閩軍東線主力給圍困在信江上遊,就近避入城壘,糧草再缺,堅守十天半個月待援不是什麽問題。

最叫後怕的是,江州水軍來援,但不能從下遊攻過花亭峽進入信江上遊接應,那突圍就會變得遙遙無期。

不單淮東軍知道花亭的重要性,包括鄧禹在內,浙閩軍諸多將領心裏也明白花亭的重要性——花亭的得失,關乎到整個東線兵馬能否逃過覆頂之災的命運。

鄧禹得知淮東軍從水路襲來,不管三七二十一,即與常山撤過來的兵馬合兵一萬兩千有余,拔營往花亭方向急行……

鄧禹先行有兩天,但淮東戰船從杉溪下來,順流而下行速極快。雖說在攻打上饒時還耽擱了兩個時辰,陳漬、粟品孝還是率部趕在黃昏之前抵達花亭江段。而在此時,浙閩軍鄧禹所部約有萬余兵馬正在北岸一字長蛇的展開急行,最前頭的兵馬已經跑到花亭山的西麓山腳下。

“怎麽打?”粟品孝問陳漬。

粟品孝與陳漬同為制軍,不過粟品孝是水軍將領,此次奔襲必然要是崇城軍登岸作戰為主,故而林縛親點陳漬為主將。

“粟將軍,你率水營戰船繼續走,進到花亭溪裏,叫敵兵不能越過嶺頭到花亭溪西畔結陣。我就從他們尾股後面登岸,打穿過去到花亭溪西畔跟粟將軍你匯合。要是打得順利,說不定能抽出兵力到南岸去將奢大熊也截下來!”陳漬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