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狂瀾 第四十七章 網更密(第2/3頁)

“這回真是將其包圓?”胡晉雄,楊彪等將目露喜色,能一下殲滅浙閩軍三萬兵馬,叫他們如何不興奮?

“也沒有那麽簡單。”高宗庭笑道:“首先要守住上饒,要立即將城內民夫組織起來,以便能隨時調他們上城頭協防。此外,就是挑選熟悉地方的可信任之人,立即將浙閩軍大潰,淮東軍已經控制信江,主力即將西進的消息傳回到地方。要求他們通告信江兩岸武夷山北麓及懷玉山西麓之中的諸村諸寨,即日起皆需閉寨嚴守。若不能結寨自保者,皆需棄寨毀糧避入山嶺。不求諸村諸寨能夠殺敵,但絕不可資敵以糧秣,否則戰後必以資敵論,嚴懲不囿!城裏有多余的軍械、糧食,可以叫他們帶走,增加諸村諸寨防力。”

上饒是整個信江上遊河谷的重心之地,也是浙閩軍經營東線防壘的重心。奢家從江西腹地調來的物資,都從上饒轉運到橫山、常山等外圍防壘。上饒城除了城池堅固之外,還積存有大量的糧秣及軍械物資,原先是計劃供奢飛熊率部撤入固守城池消耗的。

一旦陳漬率崇城軍第一鎮師主力在花亭成功登岸,封住浙閩軍東線主力西逃的口子,浙閩軍除了全力突圍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可能性,就是奪回上饒城固守待援。

不把奢飛熊在南岸的兵馬算上,如今在上饒以西,橫峰以東的信江北岸河谷裏,差不多有浙閩軍將卒三萬余眾,另有隨軍民壯三四萬人。若將浙閩軍這部主力殲滅,即使叫南岸的奢飛熊往南逃竄,江西的大局也能定下來。

要是浙閩軍東線主力既無法沖過花亭往西突圍,也無法奪回上饒城固守待援,還有一個可能,就是分散從懷玉山西麓的嶺山之間向北突圍去浮梁。

整個信江上遊河谷,處於懷玉山西麓與武夷山北麓大山的夾裹之中,兩翼的嶺山高約三四百丈到七八百丈不等。嶺高林深,難容大股兵馬通過,但也有諸多林道野徑縱橫其間,易給小股兵馬借之竄逃。而上饒與浮梁之間的懷玉山西麓最為險峻的一段,就緊貼著上饒的北面,山嶺東西走向,約三五十裏縱深。雖起來險峻,但只要能翻越過這三五十裏的深山老林,進入浮梁境內,又將平易許多。

如今分散於懷玉山西麓嶺山深處的村寨,恰恰是浙閩軍分散北撤的關鍵點。高宗庭趕過來,除了親自負責上饒城防務之外,還有一點就是要將網結得更密,叫小魚小蝦都難漏過去。

浙閩軍征用的民夫,大多是當地農戶。幾乎南北嶺山之間各個村寨,差不多都有超過一半的丁壯給強行征來。他們除了每天承受繁重的勞役之外,食糧還不足普通軍卒的三成,饑病而亡者不計其數,這些都使得他們對奢家的仇恨入骨。即使受浙閩軍強力鎮壓,暗中受楊彪鼓動參加暴動,策應淮東軍攻打上饒的民夫也不在少數。

楊彪奉令將這些民夫都召集起來,發給他們錢糧、軍械,叫他們拿上軍械成群結隊的返回到懷玉山深處去去,要他們回村寨組織更多的人手關上村寨的大門嚴防死守,以求徹底封鎖南北嶺山,防備浙閩軍分散外逃——民夫無不積極響應。

楊彪潛入上饒將有半年,他本是上饒當地人,對地方的情況最為熟悉,高宗庭過來,即令楊彪暫代上饒縣尉一職,專執上饒治安,民營等務。

經楊彪組織,在黃昏之前,就有五千余民壯分八十余隊攜少量軍械返回懷玉山西麓的嶺山之間,而在此時,奢飛熊剛剛率部從南岸經過。

夕陽照耀之下,望著南岸奢飛熊所部在崎嶇的沿江道路上一字長蛇的展開強行軍,高宗庭站在城頭若有所思,當下拿筆書就一封信函,交給胡晉雄,說道:“速派快舟將此信送上官溪嶺大營!”

※※※※※※※※※※※※※※※※

鄧禹也是剛過午中之時才知道淮東軍走水路奔襲之事,其時他正率部停在橫峰縣城,離橫峰以西的花亭約三十裏。

淮東軍在杉溪上遊掘湖放水,在信江裏也先後形成兩次大的洪峰。從橫峰往西,北面的懷玉山,南面的武夷山又往中間壓迫過來,使這一段的信江水道格外的狹窄。

洪峰過境,在橫峰境內就格外的洶湧。橫峰縣西有一處江堤沒能扛住沖擊,給大水沖毀,北岸的沿江官道差不多有三四裏給大水沖斷。鄧禹率部本可以走得更快一些,這時候不得不暫停下來,連夜強迫隨軍西撤的民夫去修復驛道。也是差不多在午中之前,才將橫峰城西這段三四裏給大水沖毀的驛道修好。

鄧禹得知淮東軍走水路奔襲而來,也是大驚失色。

而淮東軍奔襲兵馬主力放過奢飛熊的斷後兵馬不打,放過青溪的王徽所部不打,放過青溪與橫溪之間的常山,禮塘諸部兵馬不打,繼續沿江西進,其意圖則不言自明。鄧禹知道淮東軍的野心極大,就是想先一步占領花亭,將浙閩軍東線主力都關在花亭以東的信江河谷之內予以圍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