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淮東 第六章 賞匠(第2/3頁)

“三座高爐,先停一座,改雙爐。改成之後,停另兩座接著改。小爐留下,試火用……”孫打爐實在,也沒有什麽怯場,只當他獻的雙爐攪煉法給認可,便大談特談起來,根本沒有想過人事管理上的事情。

“行啊,那以後便讓你來管這個煉鐵坊!”林縛說道。

孫打爐一愣,沒有聽明白林縛的意思。

老匠戶倒是心思轉得快,扯著孫打爐的衣襟,說道:“大人升你做大作,還不跪下來謝恩啊?你孫家祖上冒青煙了,整個行當裏,你這年紀的大作可沒有幾個啊!”

“不是大作。”胡致誠說道:“孫打爐,大人要向朝廷舉薦你來做官。不是工官,是正式的列品列級的文官,冶金監副監,職同工部主事,葛大人之前也就這個官職,不過歸制置使司管,鐵作場的大作都歸你管!”

孫打爐更是愣了不知道回神,連老匠戶也愣在那裏。葛福、葛司虞父子在他們匠戶裏,要算傳奇一樣的存在了,葛司虞還是考上秀才功名,在江寧工部混了十多年,才做到主事位子的。誰能想到孫打爐一個煉鐵的,能當跟工部主事一樣的副監?邊上的工坊大作及幾個爐長都愣在那裏。

過了好半天,孫打爐才打個哆嗦,哭著臉回道:“小的大字才識一籮筐,不會做官啊!”

“你會煉鐵,又會帶徒弟,又有好腦子,這個官容易做,沒有你想的那麽難!”林縛笑道,鼓勵地拍了拍孫打爐的肩膀。轉回身,面向眾人,說道:“孫打爐獻了煉鐵的新法,證實了,很好用。工場作坊要推廣這個新法,每年所出的好鐵,能提高一大截。孫打爐是有功之人,這個新法,孫打爐熟悉,所以我向朝廷推薦他來做這個副監,來主持煉鐵新法的推廣。另外,孫打爐獻煉鐵新法有功,賞銀兩千兩……”

孫打爐能做官?好些人震驚歸震驚,心裏還是打了疑問號,也有不屑的,想要看孫打爐搞砸的好戲。

一下子賞兩千兩銀,仿佛又是一塊巨石砸到湖裏,掀起潑天大浪。兩千兩銀,換成銅錢,就有近三萬斤重,能堆一屋子,對於普通人來說,是一筆難以想象的巨富。

當世對匠術雜學壓得太厲害,林縛不得不用較激烈的手段去拔一下。

科舉晉身的士子裏也並非沒有專才的絕世之才。南有主持編《匠作經》的趙舒翰,北有造水運儀象台的司天監少監姜嶽,都是在匠術雜學上有專才的頂尖人物。

說起這個司天監少監姜嶽,林縛得到的第一手黑水洋航線資料,還是姜嶽托工部主事陳晉唐所給。

然而這樣的人物在士子群體裏占的比例太少了,在當世的體制下,也根本沒有他們發揮才能的余地來。

趙舒翰除了初中進士時意氣風發,之後便是將近十年的郁郁不得志。姜嶽為陳信伯的門生,侄女婿,官途還算平坦。即使在西秦黨失勢後,也是由於他的性子沉悶,與世無爭,沒有受到多大的沖擊。但他在司天監能發揮的最大作用,就是帶著一群官吏編歷書。

姜嶽主持修造的水運儀象台,每日計時竟是分毫不差。林縛一時還理解不了其中的原理,依著別人的描述,猜測可能是天文鐘的雛形,但能做到每日計時都分毫不差的精度,姜嶽在機械方面的成就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者難追了。

當世的主要計時工具是日晷與滴漏,絕大多數人更是看日頭行事,才有日隅時分,日跌時分之說。計時誤差之大,令林縛頭大無比。

當世已經能較好的將司南與牽星術用航海,但司南指示的是方向,牽星術也只能辨識緯度,當世還沒有什麽有效手段去辨識經度。當林縛聽到姜嶽與他所主持修造的水運儀象台時,想到的不是計時,而是下意識的想到將水運儀象台小型化之後,可以去測量經度的不同。

林縛有千年之後的生活經歷,知道不同地區之間之所以存在時差,是因為經度的不同。只要有了精確的計時工具,通過計算時差就能準確的辨識出經度來。能辨識緯度與經度,才能在茫茫大海上準確的辨識出方位。

從崇州到儋羅島,一切都極順利的情況,大概只需要兩天三夜就能抵達。然而常常因為牽星術辨識方向的誤差大,而要多走好幾天的冤枉路。還幸虧有了牽星術,不然十回出海怕有八回摸不到儋羅島在哪裏。

也許將水運儀象台改造成真正意義上,能用於航海的天文鐘,需要上百年,數代人的努力,也許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出現後世能戴在手腕的腕表,但這無疑是正確的方向。一個民族只要走在正確的方向上,少走些彎路,就不會受那麽多屈辱。

很可惜,趙舒翰一直不願意放棄他在政治上的抱負,林縛這時候也無緣見到姜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