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秦國建設篇實現帝國夢想(3)(第4/5頁)

一些法家人物在為大一統的專制帝國搖旗呐喊時,將君權至上論推向極端。《韓非子·外儲說右下》說:“冠雖穿弊,必戴於頭;履雖五采,必踐於地。”照他們看來,君主再壞,終究是君主,臣民再好,終究是臣民。這就好比再破爛的帽子也要戴在頭上,再美好的鞋子也必須踩在腳下。

法家也有一些重視“民”的言論。然而為法家所看重的,主要是可直接用於耕戰的“民力”,而非“民心”。絲毫不見民心的向背對為政、治國的重要性。他們還將欲“得民之心”的儒家,斥之為“不知治者”,以為“民智之不可用,猶嬰兒之心也”。為政如果想要適合民意、民心,乃是“亂之端,未可與為治也”。

秦始皇和李斯在秦國崛起的過程中一直推崇法家思想,但卻沒有領略法家的精髓所在。法家思想的本意,顯然不是為了造就一個絕對化的皇權,讓君主毫無約束,而是為了讓天下通過法實現大治,但思想界的這種動向,卻在事實上為絕對化皇權的出現,做了輿論上的開路工作,這些法家的創始人們其實是為統一後的國家制度繪了一個雛形。

早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軍事家、政治家又是比較出色的心理學家的尉繚就評價過秦始皇是個寡恩少義之人,不過,由於國家利益和政治的需要,那個時候秦王嬴政對自己的“虎狼心”還時常加以克制,對別人的批評和指責有時也能接受和容忍。對一些有真才實學的人,他甚至還可以屈尊相待。

在秦始皇沒有成就霸業之前,人們可以經常看到一個重視人才,從諫如流,體貼下屬的優秀國王所具備的素質,正是由於這一點,洞察秦王嬴政本性的尉繚,最後還是被秦王嬴政挽留在秦國,並擔任國尉,為秦的統一大業奔走效勞。

隨著秦王專制政權的鞏固和發展,特別是在整合六國資源成功上市後,秦始皇的變態性格就完全暴露了出來。秦國統一六國後,再也沒有可以與始皇帝為敵的強勁對手,秦始皇以為,憑借自己強大的國家機器和一整套的嚴刑酷法就可以任意“臣畜天下”。他視人民為草芥,無休止地橫征暴斂,肆意地摧殘、蹂躪,自己則窮奢極欲,縱情享受,完全不顧及老百姓的感受。

嬴政對周圍的大臣從不放心,他每天要親自處理各種奏章文書,以竹、木簡一石(120斤)為標準,不盡此數不休息,並隨時召見相關官員垂詢。公卿大臣們只是仰承秦始皇的鼻息行事,個個誠惶誠恐。背逆他的意願或惹他不高興的,隨時會遭殺身之禍。以至後來,全國上下臣民皆敢怒而不敢言。

身為大秦帝國最高領導的始皇帝嬴政顯然並沒有想到自己的暴政會帶來什麽樣的結果。從橫掃天下、一統六合的英雄,突然變成了作威作福、荼毒人民的暴君。這使得本身還對各種法律、各種政策還不是很習慣的天下臣民對其政權開始懷疑起來,他的這一變態暴政把他的“千秋萬代”的夢想帶入深淵。

從古至今,興旺由儉敗由奢,許多亡國之君都滅亡在揮霍無度、大興土木上,雖然秦始皇不是亡國之君,但頭腦極度膨脹的他卻也做出了無限索取民力無限制揮霍的舉動,具體表現在大肆修築宮、窮全國之力修建陵墓等大型建築,由於勞民傷財,這些舉動極大動搖了秦國根本,這為秦朝迅速滅亡埋下了伏筆。

秦始皇在政權鞏固之後便開始了興土木、修宮殿。在發展建築工程產業的同時,秦朝高層也沒忘記對道路橋梁業的發展。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秦始皇再次不顧眾人反對決定修直道。這種路橋工程早在平定六國的次年就已經實施過,但頭腦發脹的秦始皇認為規模還不夠,還要擴大些。

秦國統一六國當年,秦始皇下令修馳道和甬道,連接極廟與鹹陽。所謂“甬道”,就是在道路兩側築起高墻,專供秦始皇從中行走,不讓路人瞧見。這目標也太明顯了,每當聽到甬道裏有動靜,很大可能就是暴戾的嬴政又出來散心了。

在統一六國的過程中,始皇帝養成了愛好建造宮殿的愛好,每當消滅一國,他就派專人到該國摹繪那裏的宮殿建築,然後依照其式樣,在鹹陽附近的北阪,築起同樣的宮殿。這種心理就好像是占有了一樣東西然後把它存在記憶裏,沒事兒的時候去回憶回憶自己當年的輝煌一樣。

秦始皇的宮殿建造之後自然是不會讓他們空著,但是又沒有一個發達的室內裝飾裝修設計產業,只能將繳獲的看起來還不錯的一些戰利品放置其內,另外就是美女了,有人說美女才是男人最好的裝飾,據記載,秦始皇的後宮宮殿群裏列女萬余人。北阪頓時也變成了東方建築的博覽會、東方美女的展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