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統一六國篇始皇帝的追夢歷程(3)(第2/4頁)

燕國太子丹是個頭腦比較簡單的王二代,他的指使刺客行刺秦王的計劃也都是在瞬間形成的,所以當老師兼謀士鞠武為了分析行刺的可能性,向他提出一連串兒的問題時,太子丹頭當時就有點大了,沒想到殺人還有這麽多的事,考慮到自己的行動計劃的確有失水準,便向他的恩師鞠武問道有何良策。

聽到腦袋不太好使的學生太子丹向自己問如何刺殺秦王計,感覺責任重大的鞠武嚴肅地說道:刺殺秦王斷不可為,而今之計,燕國應該西與魏、東與齊、南與楚聯合,搞好關系共同抗秦,同時再北上跟匈奴講和,引進強有力的外援,四海同心、齊力斷金。只有采取這種方式燕國才能避免被亡國滅種的危險。

聽到恩師鞠武的四處聯合、廣招外援的破秦計劃,燕太子丹雖未否定,但是考慮到這樣一來,報仇計劃周期過長,如果依照他的那個方法去操作,估計等可行了黃花菜又開花了,甚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都看不到了,所以性子急躁的他便委婉地否決了鞠武的提議,還是堅持自己的拼一拼運氣刺殺秦王的想法。

看到自己這個固執的學生,鞠武不住地嘆息,雖貴為太子丹老師,甚至連說服都說服不了學生,這真是太失敗了。無奈之下,考慮到燕太子丹智商問題,鞠武更不能置燕國利益於不顧,再次沉思良久,心生第二計。這次的計謀只能用陰毒來形容,鞠武老而彌堅、矢志報國,不惜破壞自己淳樸善良的形象。

對秦國的暴力來講,什麽陰毒的技能都能使出來,所謂以其人之道還致其人之身,既然秦國如此不仁就別怪燕國不義了,於是鞠武思考過後無恥地向太子丹提出:幹脆把樊於期的腦袋砍掉,然後派專人送給秦王,並表達燕國對秦國的仰慕之情,沒準秦王看在太子丹立功的面子上能夠放燕國一條生路。

本來太子丹早就討厭老師鞠武喋喋不休的推斷和討論,可聽到他提議殺掉樊於期向秦國邀功的想法時,才發現鞠武費了半天口舌,只有這番話說到了他的心坎裏,他猛地一拍腦門,稱贊起鞠老師來:“姜還是老的辣,真有你的,我怎麽就沒有想到用樊於期的腦袋取信於嬴政呢?這下刺客可以近身了。”

聽到太子丹準備利用樊於期的腦袋讓刺客接近秦王,一腔熱血的鞠武頓時心那是哇涼哇涼的,自己說了半天都是嘴上抹石灰——白說。看來燕太子丹是準備把刺殺行動一條道走到黑了,既然如此,自己作為師父看來也沒什麽好說的了,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幫助自己這個腦袋不太好使的學生完善刺殺計劃。

鞠武看阻止學生太子丹刺殺秦王已無可能,只得幫助他分析、完善刺秦事宜。可對老師的意見,太子丹根本置之不理,事已至此,再有耐心的人也扛不住這樣的打擊。鞠武只好抽身而退,化一腔熱血為沉默,由得燕國自生自滅吧。

就在鞠武已經對燕國失去信心的同時,太子丹卻嘴裏念叨著: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他承認刺殺是有困難,但事在人為,事實證明,只要肯下功夫,沒有幹不成的事情。剛剛想出用樊於期腦袋接近始皇帝的辦法就是最好的證明,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現在唯一欠缺的,就是高水平的殺手。而這個殺手,便是荊軻。

燕國地處北地,臨近邊荒。屬於名副其實“多方不管”地區,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再加上燕國國土面積狹小,人口稀少,根本無法和其他大國抗衡,所以燕國在戰國諸侯之間一直保持中立,沒有簽訂任何引渡條款,向來是各國通緝要犯匿身的不二之選,久而久之,這裏成了窮兇極惡之徒的集散地。

由於燕國是戰國的荒蠻之地,所以這裏成了犯罪分子逃亡的樂園,薊城作為燕之國都,遠沒有它表象上的清樂安平。街市上笑容可掬的商販,若幹年前可能還是刀頭舐血之輩。大路上破衣爛衫的乞丐,興許也曾經是列國的英雄豪傑。

壞人多的地方也有好處,是江湖就有規矩,他們信奉能力至上的原則,拿拳頭說話,誰打得贏就可以制定規則。薊城地下勢力最大的規矩就是田光,不折不扣的黑社會老大。田光此人出身未知,來歷不詳,不過為人仗義疏財,交友龐雜,市井裏摸爬滾打幾十年,倒也混出一片天地。

在趙國滅亡的過程中,由於順路,事實上秦軍已經打到燕國家門口,秦軍一向有著吞並燕國的野心,再加上在趙國殺紅了眼,他們肯定不會落下這塊兒肥肉的。狼子野心,路人皆知。燕國上下誠惶誠恐,無計可施的燕太子丹最終只能孤注一擲選擇了對秦王的暗殺。暗殺有多大的風險,或許只有那個殺手才能明白。

形勢逼人,燕太子丹執著地認為燕國要想免除滅亡之災,還是自己的刺殺秦王計劃比較靠譜,不過經過無數次的思考,深知暗殺風險與後果的燕太子丹找到了刺殺的要害,他必須找到一個殺手去執行,首先去找了老勇士田光,而這老頭遠沒有廉頗那麽有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