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章 制衡(第2/2頁)

惟功的打算是先成立眾多的行會,比如工會當然以優先保護工人利益為主,商會則是顧及的是商人的權益,各行會之間也要有一個平衡,當商會的商人和工人們有爭執時,要麽開大會要麽就是遼陽各司調解,就象遼陽規定了最低工資和加班費一樣。這樣一來,成立的行會先替遼陽各司吸引了不少火力,人們不會把所有的不滿都歸結到對遼陽鎮各司和他這個總兵官身上,雖然現在遼陽的一切發展都很順當,但萬一有什麽事處置的不妥當,第一時間吸引火力的肯定就是行會。

各行會還可以選派人選,成立遼陽評議大會,對遼陽的整體施政和財政支出進行評議,在目前這個階段只有評議和建議權,沒有否決和立法等權力,未來百年之後,可能成立真正的議會,那時候政府就在議會之下,不過那也是很久之後的事了,惟功要做的就是引導,在什麽條件下做什麽事,比如在十年前,他也不會貿然就搞什麽行業行會和評議大會,時機並不成熟,拔苗助長並不好。

當然,惟功也不會真正的完全放手,各行會之間有人與鎮外勢力相勾結,故意抹黑造謠,那麽特務司和軍情司也不會放過,只是這些話不能當眾說出來,會壞了現在軍民相得,氣氛十分良好的氛圍。

事實上現在氣氛已經太好,惟功說完了之後,不知道是誰帶頭,所有人都鼓起掌來。

唐志大和艾可中等人也是鼓掌,他們是始作俑者,不過最樂觀的艾可中在內也沒有想到自己做的事會引發這樣的結果出來,他的手掌都拍的發紅,疼得要命,但還是不停的拍掌,在他身邊,李昭祥也是一樣,這些商人其實都精於算計,平常已經很難為什麽事情激動,但此時此刻,所有人的表情和動作都是一樣,最少在這一刻,那些平常的算計計較已經被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大家都是一樣的興奮與激動。

不論是商人,學者,或是工人,百姓,最少所有人的想法都是一樣,依附在一個強人之下,固然現在過的十分之好,但誰也不知道未來會不會有什麽變數。

這個評議大會成立之後,最少給了眾人更多的信心和保障,甚至哪怕將來惟功入朝了,只要這個體制還在,總兵官換了人,遼陽的大局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這種行會制度,可比江南的那種縉紳的松散聯盟要強大的多,江南縉紳靠著姻親和同年的辦法彼此聲氣相連就能做到轄制官府,甚至影響朝局,難道遼陽現在的財力和影響力加上這種評議大會的合力,連江南縉紳也不如?

在場的人不論工商或是從政者,或是學校的學者們,多半都是當世精英,各人所想的都是差不多,有惟功這一番話在前,以後在遼陽的歲月應當更舒適從容的多了。

在此之前,雖然遼陽也是一個叫人十分愉悅的地方,然而畢竟是一個軍鎮當家的所在,表面上的遼東巡撫,分守和分巡道,巡按禦史都是白設,而且遼陽各地雖然有不少相當大的城池,但又與內地設立州府的情形不同,各城仍然以路城和衛城的形式存在,居住在此,固然是十分舒適,機會亦多,畢竟心頭有一點別扭。

就是那些替遼陽效力的傑出之士,又有朝廷授給的官職,仍然是有一種替軍人效力的感覺。

宋明兩代,對武人的壓制都很厲害,文人有意抑武,不象漢唐,文武並重,或是文武不分,最要緊的原因還是唐末的藩鎮為禍太過厲害,苦害生民,使得武人當政的形象十分惡劣,才有此後數百年的壓制。

至此,有惟功所說的評議大會,完全的軍鎮執政的色彩就要淡化很多,甚至在這一瞬間有不少人感覺到“周召共和”,雖然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碼子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