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之國(第2/2頁)

“呵,”趙南星冷笑一聲,提醒顧憲成道:“勛貴之中,想一想。”

“我知道了。”顧憲成不是笨伯,立刻拍腿道:“張惟功。”

“對嘍!”

“他一個武臣,怎麽羅致到這麽多清流成其一黨?”

“這其中當然有原故。”

惟功招致人,並不是一定要有相當的身份,總是看品性,人格,然後慢慢找機會,施恩於人。

就算是你無欲無求,你總有家人老小,是人,就有弱點,有可以下手的地方。

當時他又是清理京營呼聲很高的少年勛貴,一心做事,名聲很好,加上多方設法,在一些新科觀政進士和七品官員之中,羅致到了一些可以夠資格托以心腹的人。

現在幾年時間過去,張黨漸成雛形,其中頗有一些清流禦史和六部之中的郎中和員外郎級別的官員,不怎麽顯山露水,但實力也不可輕侮。

“好家夥,這人可真有手腕。”

顧憲成也是咋舌,畢竟國朝在永樂年間是勛貴勢大,比如文臣和勛貴相爭,永樂年間,必定是勛貴無事,文臣被貶,或是直接殺了了事。

仁宣年間,勛貴無事,文官被貶。

成化之後,便是文官和勛貴皆無事了。

此消彼長,文官漸漸勢大,勛貴被壓,五軍都督府被壓,武臣如奴,其實就是勛貴地位變化的一個明顯例證。

現在的勛貴,勢力只在五軍都督府和京師三大營內,或是朝議國政大事時,參與朝會,也有少量勛貴,有資格參加廷議,算是有發言權,除此之外,毫無權力可言。

惟功以未襲爵的勛貴為總兵,已經是破例,仁宣到嘉靖年間,還有勛貴為總兵出征的例子,未襲爵的卻是前所未有,不僅如此,還栽培出了自己的一套班底,就更加駭人聽聞,令人驚訝。

“哼,石星也是張黨的人,你不知道吧?”

“這不可能吧?”

“哼,石星在鄉,張惟功隔一陣子就會寫信過去,彼此商討國政大事,另外就是送一些家常用度的東西,不貴重,但石家很窮,石星過於清廉,禮物不重,恰到好處,當然叫人感激至深。”

“這叫用心也深。”

“還有張夢鯉,當年被救一命,感激至深,在保定巡撫一職上已經多年,再過幾年,可能升任總督。沈榜,京縣出身,幾年已經位至兵備,也是巡撫之位可期。”

趙南星冷然道:“其心也深,其網也密,不知不覺間,人家已經是勢力遍及朝野了。”

“鄙鄉有不少名流,精通雜學的,前兩年也被羅致不少到遼陽去了。”

“哼,走著瞧吧,這人怕是比江彬更危險。”

顧憲成覺得趙南星對張惟功的成見太深,此人勛貴之後,敢於任事,也從來不討好朝臣,否則的話,所謂的張黨肯定比現在壯大的多,畢竟勛貴中能做事的少,敢於任事的更加不多,有充沛財力的,更是寥寥無幾。

這人的事業,最多是和現在被拿出來當靶子打的朱希忠差不多吧,顧憲成只能這樣想。

暮色之中,兩乘小轎漸次離開,京師已經有了深刻的變局,顧憲成和趙南星只覺得意猶未盡,心中有無盡想法,感覺也是有無數機遇,他們要回去秉燭夜談,一些不足為外人道的話題,只能在密室之中,好生聊上一聊。

……

……

萬歷十年的年尾匆匆而過,十一年的新春與過往一樣,了無新意。

唯一不同的是幾件大事發生。

第一,是皇長子的降生。

與歷史萬歷隨意一幸不同,皇長子是王皇後所出,是大明難得的皇後嫡子!

大明皇帝,嫡子繼位的有那麽幾位,不過實在不多,皇長子又是嫡長子,這是難得的大喜之事,舉朝之中,全部忘掉了政爭,又是新春正旦,公務不多之時,大家便是猛上賀表,為皇帝賀,當然也是為大明賀。

皇宮之中,當然也是熱鬧非常,帝後伉儷情深,最近雖然有鄭氏漸漸受寵,皇後仍然頗受皇帝尊敬,六宮之主誕下皇長子,這一件喜事,確實夠宮中很是熱鬧一陣子了。

第二件事,便是潞王正式之國。

皇長子降生,潞王候補監國的責任已經卸了下來,又已經大婚,當然只能黯然之國。

這位親王,費盡心機,偽裝甚深,臨行之時,猛要金銀和鹽引茶引等物,還在崇文門左家莊等地開了好幾家官店,用來替他斂財,加上在封國的四千頃地,後半生也就是指著搜刮財貨過日子打發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