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撲空(第2/2頁)

鄒元標沒有在家,只有那個一直伺候的老家人守在家裏,果然是在切蘿蔔絲準備給鄒大老爺佐飯,簡陋的雨檐下已經腌了幾大缸子泡菜,京師雖然有現成的南貨行,冬天有不少種類的腌菜和魚幹一類可以購買,也有各色肉食,不過這些都與鄒元標無關,鄒元標的清廉倒是有名,而且純出自然,絕不矯情。

顧憲成剛剛在門前的怨氣也是有理由的,前幾年,他日子雖緊,也是巴巴的省下一注銀子,包括一些南方土物,想著以他與鄒元標之間的交情,派人送了過去……誰知道,鄒元標竟然堅決不收,叫顧家的下人將東西又帶了回去,並且,事後對顧憲成直言不諱,堅拒饋贈,這件事,雖不至於叫兩人絕交,但彼此的交往又淡了幾分,真有“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覺了。

這也是鄒元標為吏科給事中之事顧憲成不知道的原因之一,他對鄒元標,確實有幾分灰心的感覺。

今日過來,也算是重修舊好,這一撲空,自然心情大惡。

趙南星問道:“倒是去哪兒了?”

老仆倒是知道,很爽快地答道:“去廣寧門真空寺了,說是接什麽姓石的返任官員,不僅我們老爺去了,還有不少老爺一起去了。”

“石星?”

趙南星眼中光芒一閃,已經知道鄒元標去接誰了。

石星在幾年之前因為和張居正政見不和而離京,他與張居正意見最深的地方就是在於石星不贊同考成法,原因倒不是護著士紳大族,而是石星知道,考成法下,催科嚴肅,世家大族還有辦法曲避,而一些真正的貧苦百姓,因為這樣的催逼而破產,甚至破家。

另外便是對張居正一些擅權之事和威福自用的不滿,對當時很有操守的官員來說,張居正斷事於私宅,而且享用起居上過於講究,敗壞士風,實不可忍。

從這個角度來說,張居正也確實有值得叫人詬病的地方,比如相府的豪華和個人的享樂,包括南下之時的三十二人擡大轎和戚繼光的鳥銃衛隊,都是很容易觸犯人君忌諱的地方。

至於擅權,大約是當時普遍的不滿的根源之一,石星也並不算特別。

對此人,趙南星曾經有多少次想引為同道,但彼此卻總是格格不入。

石星喜歡談實務,對趙南星的整頓吏治,重整人心,改浮華風氣為國初的質樸之風的想法不盡贊同,他目光敏銳,擅於發現一些具體的問題和麻煩,加以解決,在京時,歷任好多種實職,都以幹練聞名……這種風格,果然不是趙南星等人的同道,就算有心結交,味道不投,也是沒有辦法。

而這一次石星回京,明顯是要大用了。

石星在京時,不僅有名望,而且職位也是在中層了,臨行之際,官已經做到南太仆卿,正好的四品京堂,位居京卿之一。

逆了張居正回鄉家居,無損石星的名望,事實上,得益於這年余來海漕的方便,還有順字行的車馬郵傳已經通行於南方,石星常有議論發出,遍給京中友人信件,對國事頗多真知灼見,拾遺補缺,對張居正的新政已經不再是完全攻擊為主,而是提出種種細微需改良之處,雖然表面看起來還是攻擊,實際上已經截然不同。

這些細微之處,趙南星注意到了,不過朝中上下肯定是沒有發覺這些細微的變化,石星仍然是中層官員中反張的一面旗幟,這十來年過去,當年高拱留下來的高層和中層大半已經離世或是老朽,比如王宗沭,朝廷原本有意重用,自己卻是上了一疏,直言老邁不堪,已經無意仕途,只願留在中左所,主持遼陽鎮的海漕一事……這事在很多朝官眼裏就是老的得了失心瘋,不過人各有志,朝廷也不會勉強。

只是這樣一來,石星回朝後被重用已經是板上釘釘了,趙南星消息十分靈通,石星已經內定為工部尚書,並且還會加宮保榮銜,這一下,就從京卿轉為重臣,成為國家最頂級的重臣中的一員了。

他深吸口氣,沒有說什麽,顧憲成微微冷笑,輕聲道:“想不到爾瞻也學會這一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