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決心(第2/2頁)

而更叫他觸目驚心的,還是戚繼光等人的私信。

薊遼總督梁夢龍,薊鎮總兵戚繼光,這是張居正放在北方邊境的一文一武的兩個最親信的心腹中的心腹,兩人的書信過來,都是勸張居正丁憂!

“戚元敬,你好大膽!”

想起戚繼光這十余年來對自己畢恭畢敬的情形,他居然也敢勸自己丁憂,張居正面色鐵青,重重一拳,擊打在書案之上!

外頭長隨聽到砰然一聲,幾個人一起擁進來,再看無事,便又趕緊退了出去。

張居正也不理會他們,平靜一下思緒,又展戚繼光的信來看:“今日中外情形,職竊以為,相公以退為進為最佳,若退,飄然魏闕,服除之後,主上不忘老臣,安車屢顧,而後從容進途,以洗漢唐之陋,復含鼓之風,豈非上臣之盛軌與?即不幸身去而謗訕風起,先皇之命在耳,兩宮之口足征,主上之鑒如日,老臣之跡可按也……”

“倒也算是苦口婆心!”

仔細看完之後,倒沒有在信中發現什麽“不忠”的情形,反而是有拳拳之心,果真是為自己的名譽和將來考慮。

但張居正結合這幾日的情形,心中也是不停的冷笑:“到底是武夫和酸秀才,沒有一個見事明白的!有權,便是臣門若市,吾一生抱負仍可進行,此時若退,則積怨爆發,吾拿什麽來壓?不僅一切心血盡毀,自身安危亦不得保,真是昏聵!”

在這一瞬之間,經歷種種刺激之後,張居正已經下定了七成以上的決心了。

……

張居正在府中的一切,張惟功並不知道,但那府裏的相公是何心情,心境將會發生什麽樣的變化,他卻是十分清楚的。

自從受謁之後,呂調陽鮮明的表明了自己願意和可以成為首輔的決心,一時間,不少在政治和仕途上不得意的中下層官員,還有張黨之中的那些動搖份子都是趨之若鶩,立刻奔走在呂府的大門之外。

已經是二更時分了,呂調陽府邸外頭,仍然是裏三層外三層的人群,全部都是冠帶輝煌的各級官員,從緋袍到藍袍,再到綠袍,拿著手本等著接見的官員,從門房一直排到外頭,整個胡同連轎子都進不去了,參拜出來的,只能自己安步當車,一路走到巷子外頭,找到自己的轎子再走。

人群之中,可見很看到一些部堂大員,侍郎小九卿,坊局坊官,翰林科道,真真是應有盡有。京官有數千人之多,加上武職官,在這種定大計,決大疑的時候,人人都是趨之若鶩,惟恐上門遲了幾步,就被編入另冊,打為另類,將來會被清算!

官場就是這樣,遲一步便是再回首成百年身,既然身入此局中,什麽節操之類的東西,恐怕早就丟的連自己都不知道在哪裏了。

“還真是臣門若市呢……我們走吧。”

惟功笑笑,對著王樂亭等人吩咐著。

幾天功夫下來,可能是蜂蜜解毒確實有效,也可能是王國峰到底還是青春萌發的少年,身體十分強悍,所以盡管有發燒發炎的跡象,但在精心照料之下,最危險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以他的外傷之輕,再過幾天就又是生龍活虎的少年一枚,心腹愛將得脫大難,惟功的心情還是很好的。

至於最近的一些不順,一些亂象,自己站在外頭看熱鬧就成……以他現在的名爵地位,這事兒還真輪不上他上前,哪邊的神仙都不會叫他這麽一個小小的坐營官出面表態的,這事兒,說到底是文官的事情。

但在惟功的內心深處,還是真的不以為然!一國元輔首相,身負重責,居然以家族私事逼迫他辭職居喪,不辭職就是道德上有瑕疵,這根本就是完全的對國事不負責任,對道德標準的無限拔高。

但這樣的話,他連最親近的人也不會說出口來的,畢竟大明這個龐大的帝國承繼著的道德核心就是孝,漢時的所謂以孝治天下,到如今孝已經是考核人道德水平的最基本的標準,一個人如果是不孝的話,做任何事情,都會被人詆毀,輕視,哪怕他是一個能臣幹吏,於國有用,也是一個不成。

這個大帝國,並沒有真正的以政府來統治,而是皇帝為道德最高標準,大臣其次,然後官府與宗族士紳共治天下,從太祖年間便是官府不下鄉,皇家與宗族共治的局面,在這種情形下,道德標準就是衡量一切的標準,地方官的政績不能以刑名或錢糧為第一……排第一的,是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