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出發(第2/2頁)

別的不說,就以後世中國根本不會放在眼裏的西班牙和瑞典那樣的小國,這兩個國家,都不可能被建奴這樣的野蠻部落給滅國,絕沒有這種可能!

“好了,起行!”張用誠在馬上向惟功行了一禮,也是意氣風發的宣布著。

這一次車隊出行太重要了,不僅是涉及賺取利益,和當地的軍鎮還有官府打交道的事,還有在選好的地址上改建房舍,派駐人員,順字行在薊鎮,平遠,山海關這三地,這一次全部要建立分店。

票號匯兌,貨物轉運,糧食運輸等各項生意,還有在沿這一條線路建立起一些招募和訓練基地的事,甚至是技術工廠……很多宏偉之極的設想,都是要在這一次來實施,就算不是一蹴,也非得打下牢固的基礎不可。

地方軍政,惟功不是太擔心。

他現在聖眷正隆,和戚繼光雖然沒有直接往還,但和吳惟賢的聯絡沒斷,和吳惟忠也有交情,有吳氏兄弟帶一下,融入薊鎮是很輕松的事情。

遼鎮那邊,有祖家將的交情,就算無大助,也不會有阻力。宣府有馬帥,大同也是有馬家的勢力在,進入不會太費力。

再者,惟功做生意不會做一家獨吞的事,凡參與者,也會有一份紅利。器宇小的,生意肯定越做越小,在京城,順字行只能擠壓別人,這裏的大鱷魚不會選擇與人合作,要麽你吞它,要麽它吞你。在外,卻是可以用多種辦法引誘合作者,拋出繡球,會有人接,在京城是不可能的,惟功怎麽去拉攏朱崗這樣的侯爵,與其合作?

這一次出發的車隊這麽要緊,張用誠這個第一助手當仁不讓的要出發帶隊,馬光遠這個局百總也暫時從營中調出,負責統領一個旗的護衛商隊的衛隊。

馬光遠,寧夏衛人,自幼能騎,雖姓馬卻並不是回回,但也精通回語和蒙語,原本是寧夏商人世家,見識廣博,後來隨家族至京,不幸生意做倒了,其父貧病而亡,族人卷了所剩不多的錢財跑回寧夏,馬光遠當時十四歲,若不是遇到惟功,他此時是何模樣,很難想象。

現在近三年時光過來,當年的少年已經身量長大,接近十八歲的年紀,此時策馬來回,帶著麾下一個旗的弟兄,將長長的車隊護衛的十分森嚴周密。

雖然在腹裏地方,但順字行不可避免會送糧到邊境靠近長城防線的地方,越早在這等事上用心,記錄下起行前後的種種經驗,對將來的事情,都會有極大的幫助。

“光遠,糧食出手後,便可拿銀子到口外去買馬,不必隨車隊折返,由口外門店的人,協助你將馬群帶回即可。”

“是,屬下知道了。”

馬光遠天生豁達樂觀的性子,雖然身負重任,也並不緊張。此次運糧,預計每石利在五錢,加上購買的往返的方物土貨,利還在去時三倍,還有可換取的鹽引也可獲利,一次來回,利在兩萬以上,這筆銀子,可以中等戰馬四百匹左右,以馬光遠剛會走路就上馬背,剛會說話就已經在家族帶領下和北虜和回子們買馬買土物,討價還價的全套本事,還真的是不怎麽把這件事看的有多難。

“大人放心吧,吾等走了,請多保重!”

張用誠是知道京城風波惡的,其實這一次馬買送糧的事,朝野中知道的人不少,他很是勸了惟功一番,既然現在營中訓練正常,馬匹到來之前訓練大綱照例進行便可,而惟功可以拿這件事當借口,離開京城這個是非之地,遠離漩渦,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趨利避害。

但惟功謝絕了這個頭號心腹的勸說,執意留在了京師。

他現在並沒有真正的見解和看法,但他明白,這樣的大風潮裏留在京城,增長見聞,見各方勢力出手,那是何等難得的機會,自己這一生,怕也遇不到第二回了,這樣好的學習機會不看不學,遠遠避開,這太浪費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