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扶不起的大清國(第2/3頁)

日本在東北的擴張行為一發不可收拾,給清廷造成了巨大壓力,清廷雖然想遏制日本,無奈力量不夠。

清廷想通過美國來遏制日本,要知道在日俄戰爭中,美國給予了日本經濟上的援助。美國並不是好心要幫助日本,而是比較看好日本,願意在日本身上投資。美國想等日本擊敗俄國後,與日本分享東北的利益。沒想到日本擊敗俄國後,居然想獨占在東北的利益。美國無奈,只好放棄對日本的幻想,打算直接從清政府的手中取得鐵路的修築權。當時奉天巡撫唐紹儀跟美國領事司代德接洽,想讓他們盡快修築新法鐵路。日本得知此事後,悍然進行阻止。

1908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一個法案,準備將庚子賠款美國所得的一部分退還給中國,在中國興辦文化和教育。清廷得知此事後,任命唐紹儀為專屬大臣,前往美國致謝。日本得知唐紹儀出使美國後,很擔心中美聯手,於是采取一種積極的姿態建議美國就遠東問題進行談判。

美國也不願跟日本鬧僵,接受了日本的建議,唐紹儀到達華盛頓的時候,美日兩國已經簽訂了《羅脫——高平協定》。在協議中,兩國表示允許太平洋地區維持現狀。這等於是表示美國默認日本在東北的所作所為。唐紹儀原本還想“以夷制夷”,結果此次訪美只搞定了庚子賠款的事情,其他事情都沒有做成。

1910年4月25日,英美法德四國銀行團代表來到中國。司代德是美國銀行團的代表,司代德這次來主要是討論在東北和湖廣修築鐵路的事。清廷很樂意美國在東北修鐵路,遏制日本的勢力。司代德信心十足地說,可以排除日俄的幹涉。8月19日,雙方簽訂了《錦璦鐵路借款草合同》。在這個合同中,中方急於用美國來牽制日俄,所以給予了美國非常大的優惠。

後來清廷看到,根據合同中國的利益損失慘重,因此決定不予批準。美國沒有料到清廷會推翻原議,美國國務卿諾克斯一時之間找不到出口,居然提出讓日本和俄國交出在滿洲的鐵路,由其他國家組織共同接管,這就是所謂的“滿洲鐵路中立化”方案。

日俄對這個中立化的方案不屑一顧,他們照會美國和中國,美國在東北所做的一切必須先經過日本的同意,日本有權控制修鐵路過程中的一切。由於日俄從中阻撓,美國的計劃無法實現。

自己實力不強,想靠以夷制夷來牽制日俄這些虎狼,從根本上來說是不可能的。

血腥鎮壓革命

一個王朝的衰落一定伴隨著此起彼伏的起義,清朝本來就是外族入主中原,在康雍乾盛世時,起義尚且不斷,更不用說日益衰落的晚清了。

載灃攝政時,官僚機構已經非常臃腫,人浮於事。宣統剛繼位時,安慶就爆發了革命黨人起義。1908年3月28日,黃興在欽州發動起義。此後,全國各地風起雲湧。

除了起義之外,革命黨人還積極組織暗殺行動,最著名的莫過於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令人稱奇的是載灃並沒有殺掉汪精衛,倒不是載灃厚道,而是汪精衛朝中有人。

對於革命,統治者從來只有一個政策:鎮壓鎮壓再鎮壓。鎮壓命令雖然是由載灃下達的,但載灃委實是一個軟弱的人,看到大清帝國風雨飄搖,他經常嚇得一個人偷偷哭泣。汪精衛行刺他後,他有時嚇得連家都不敢回。

革命發生後,清廷展開了血腥鎮壓。熊成基率領馬炮營在安慶起義後,帶著一千人圍攻安徽巡撫朱家寶。朱家寶死守城池,同時命令長江上艦艇襲擊起義軍大營,起義軍很快就支持不住,往合肥撤退。兩江總督端方命令清軍毫不留情地追剿,起義軍作鳥獸散。

當然,清廷最擔心的還是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清廷要求沿海督撫要嚴防同盟會成員回國。

宣統元年(1909年),湖南發生水災,當地官紳趁機囤積糧食,擡高物價,民不聊生,許多老百姓餓死。民情沸騰,接下來可能就是暴亂了。第二年三月,長沙人民開始搶糧食。官府派兵來鎮壓,老百姓不服,幾萬人圍住巡撫衙門。湖南巡撫下令開槍,打死了幾十人。群情更加洶湧,連外國人都出來協助清軍鎮壓,最後抓了幾百人。

1910年春節期間,廣東新軍與警察發生了沖突。新軍大多是一些有革命思想的人,革命黨人倪映典趁機在新軍中發動起義,一千多人加入起義陣營。清廷派水師提督李準前來鎮壓,當場擊殺上百名新軍,生擒幾十個頭目。

這一年山東萊陽的幾千饑民在曲詩文的領導下舉行起義,圍攻萊陽城。山東巡撫孫寶琦立即派兵鎮壓,血洗起義各村,屠殺上千鄉民。

起義活動中影響最大的莫過於黃花崗起義。1911年4月27日,同盟會在廣州舉行起義,清廷命令兩廣總督張鳴岐和水師提督一同鎮壓,革命之火被撲滅後,八十六個革命黨人遇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