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載灃與袁世凱鬥法(第3/4頁)

袁世凱的母親是庶出,根據當地的規矩,庶出的小妾不可以從正門出殯,也不能葬在祖墳的正穴中,更不可以跟丈夫合葬,合葬的位置是留給正妻的。

袁世凱常年在外奮鬥,沒有多少時間孝敬母親,母親死後,袁世凱非常傷心。現在家裏人要用這種待遇葬自己的母親,說什麽他也不肯答應。他一定要母親從正門出殯,還要葬在祖墳中,與自己的父親合葬。全家人都不同意,認為袁世凱瘋了。袁世凱無奈,居然跪在地上求主持葬禮的二哥袁世敦通融一下,但袁世敦絲毫也不通融。

袁世凱大怒,居然帶著一幫軍人過來,要強行給母親從正門出殯,這麽一來他把全家人都給得罪了。家人不同意他母親葬在祖墳裏,固執的袁世凱買了一塊墳地,單獨安葬母親。

從此之後,袁世凱就與家人互相不往來。

袁世凱這次回河南,選擇在彰德府北門外的洹上村落腳,彰德就是現在的安陽,洹上村是安陽的一個風景不錯的村莊。村口有一條小河,人稱洹水。

寄情山水,韜光養晦

一般說來,官場失意的都會選擇寄情山水,自古以來大家都是這麽幹的。其實這不光是失意後的一種派遣,更是一種韜光養晦的做法,官場起起落落,總有東山再起的一天。

洹上村風景宜人,天津有個大款在這裏買了個別墅,這個別墅占地兩百多畝,裏面林蔭蔥翠,鳥語花香。袁世凱一看,這倒是個好地方,便出高價買下了這個別墅。袁世凱開口要買房子,這個商人就是不想賣也不行了。

袁世凱買下這個房子後,開始進行改裝,他差點把這個莊園弄成碉堡,當地的地方官知道袁世凱是個大人物,所以特地派來了一支兵馬保護袁世凱。

之後,袁世凱便過著不問世事光風霽月的生活。

袁世凱的別墅前有一個小池塘,裏面長滿了荷花,到了六月,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看起來美極了。袁世凱還在院子裏開辟了一個花園,裏面種著各種奇花異草,他為這個花園取名為“養壽園”,還將花園裏的樓閣題名為“養壽堂”,主樓旁邊的側樓題名為“謙益堂”。

養壽堂和謙益堂的名字可是大有來歷,“養壽”和“謙益”是慈禧賜給袁世凱的兩個詞語,算是對袁世凱的規勸和忠告。慈禧是一個非常老辣的女人,一下子就指出了袁世凱的缺點,並建議他適時注意和改正。袁世凱家族裏的男人很少有活過六十歲的,慈禧給他“養壽”二字就是建議他多注意養生,別太汲汲於權力;“謙益”是建議袁世凱不要居功自傲咄咄逼人,要學會低調做人淡定為官。

袁世凱用慈禧給自己的賜字命名兩個樓,用意非常清楚,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東山再起,現在正是韜光養晦的時候。

隱居的這段日子裏,袁世凱用了很大的心思反思自己在官場上的失敗之處,他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不夠低調不夠謙虛,而且修養不夠,過於鋒芒畢露,過於迷戀權力,所以才招致眾人的嫉恨,做官最關鍵的是知進退。

閑雲野鶴的日子倒也愜意,袁世凱經常到洹水去釣魚,還自詡為陶淵明的弟子。

但袁世凱天生是一個政治動物,他是不可能放得下政治的,閑暇之余,他寫下了一些詩,這些詩最能反映他的心態,譬如《憶庚子舊事》:

八方烽舉古來無,稚子操刀建遠謨。

慚對齊疆披枳棘,還臨燕水補桑榆。

奔鯨風起驚魂夢,歸馬雲屯感畫圖。

海不揚波天地肅,共瞻日月耀康衢。

這首詩名為懷舊,其實反映的還是他念念不忘政治和權力的心理。另一首詩就更直接地表達了他對於壯志未酬的遺憾:

百年心事總悠悠,壯士當時苦未酬。

野老胸中負兵甲,釣翁眼底小王侯。

思量天下無磐石,嘆息神州變缺甌。

散發天涯從此去,煙蓑雨笠一漁舟。

為了讓朝廷相信自己歸隱,袁世凱還和哥哥袁世廉在船上釣魚合影,照片中,袁世凱披著蓑衣,手持釣竿,一副醉心於山水的樣子。袁世凱將照片印了幾百張,分發給親朋好友,還讓人把自己的詩歌連同照片發表在報刊上。照片和詩一登報刊,立即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袁世凱很希望載灃能注意到自己,重新起用自己,袁世凱實在有些閑得無聊了。載灃正處於焦頭爛額的關頭,不到萬不得已他是不會起用袁世凱的。

載灃最痛苦的是,大清國在他手中並沒有好轉,反而一天不如一天。國家最大的一個問題是財政拮據。載灃不懂經濟,沒錢只知道向洋人借錢。只可惜載灃跟洋人沒有交情,載灃開口,洋人並不借。到了這地步,載灃只好向老百姓伸手要錢了。亂世中,老百姓本來就很苦,你再向他們伸手要錢,他們只好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