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狼煙:契丹叛亂(上)

證聖元年(公元695年)四月,洛陽皇城的正南門——端門之前,赫然聳立起一座神奇而壯觀的金屬建築物。

它的名字叫天樞,全稱為“大周萬國頌德天樞”。

這座紀念碑式的建築物是武三思倡議鑄造的,其宗旨在於“銘紀功德,黜唐頌周”(《資治通鑒》卷二〇五)。天樞基座為鐵鑄,高二十尺,周長一百七十尺,周圍有銅鑄的蟠龍、獅子、麒麟等瑞獸環繞;其上為八棱銅柱,高度一百零五尺,直徑十二尺;頂部為騰雲承露盤,四條十二尺長的蛟龍人立而起,捧出一顆碩大的銅火珠;火珠高一丈,周長三丈,金碧輝煌,光侔日月。整座天樞的整體高度大概在一百四十七尺左右,約合今四十四米,相當於十幾層樓那麽高。整項工程耗費銅五十余萬斤,鐵三百三十余萬斤,錢二萬七千貫。基座上刻有武三思撰寫的碑文,還有文武百官及四夷君長的名字,以及武曌禦筆親書的“大周萬國頌德天樞”八個大字。

天樞本是北鬥七星中第一星的名稱,通常用來比喻國家權柄。《論語·為政》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意思就是國君如果施行德政,就會像北極星被眾星環繞一樣,得到臣民的尊敬和愛戴。因此,大周萬國頌德天樞的寓意,就是吹捧女皇武曌以德政治國,並且表達了天下臣民和周邊四夷對她的萬分景仰和衷心擁戴之情。

女皇武曌很欣慰,也很自豪。

既得上天眷顧,又獲兆民擁戴,歌功頌德之聲不絕於耳,當皇帝當到這個份上,還不足以令人欣慰和自豪嗎?這一年九月,滿腔豪情的武曌又在神都南郊祭祀天地,加尊號“天冊金輪大聖皇帝”,大赦天下,改元“天冊萬歲”。

天冊萬歲二年(公元696年)臘月,大周王朝再度迎來了一場激動人心的盛典。

女皇武曌在嵩山舉行了隆重的封禪典禮。

三十年前,她曾經以皇後的身份參與了泰山封禪。而今天,她是以皇帝的身份——以古往今來第一位女皇帝的身份——主持嵩山封禪。中國歷史上舉行過封禪的皇帝共有七位: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宋真宗。其中,六位男性皇帝皆封禪泰山,只有武曌是中國歷史上惟一一位在泰山之外封禪的皇帝。

武曌為什麽會選擇嵩山呢?首先,是她一貫喜歡標新立異的性格使然;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據說嵩山之神姓武,算是武曌的本家,所以她當然希望本家之神能夠保佑大周王朝國祚永昌。

封禪禮畢,武曌又改元“萬歲登封”,並免除天下人全年租稅,同時大宴九日,接受百官朝覲。一時間,大周帝國仿佛呈現出一派普天同慶、舉國歡騰的盛世景象。

緊接著在三月,新的明堂又竣工落成,又一次巍然屹立在世人面前。新明堂規模比舊的略小,但是明堂之巔的金鳳卻高達二丈,比原來那只整整高出一丈!

鑄天樞,加尊號,封嵩山,立明堂……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武曌就以令人眼花繚亂的速度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動作。這一年,她已經七十二歲,可她仍然活力四射,激情飽滿,仍然像世界上所有的年輕人那樣,一刻不停地追逐著自己的夢想。

普天之下的武周臣民都不禁為此驚嘆不已。

女皇武曌也幾乎完全陶醉在自己的宏大夢想之中。

她就像新明堂的寶頂上那只浴火重生的金鳳凰,一如既往地昂首向天,一次又一次地突破凡塵世俗的束縛和局限,同時神情倨傲地俯視腳下的蒼茫大地與蕓蕓眾生……

這,無疑是女皇武曌生命中的巔峰時刻。

然而,光明的另一面就是黑暗,上升的盡頭就是墜落的開始,所以巔峰的到來往往也意味著轉折點的到來。

武曌生命中的轉折點始於一場來歷不明的狂風。某日,太初宮中突然狂風大作,吹折了明堂之巔那只剛剛矗立起來的金鳳凰。

女皇武曌為此傷感不已,同時也感到了一種莫名的惶惑。

這難道是天意嗎?

難道上天也不滿於她的桀驁不馴和離經叛道,因而降下懲罰,以此向她示警嗎?

自從登基稱帝以來,女皇武曌似乎還是第一次對自己產生了懷疑。在強大的神秘力量面前,她只好選擇妥協——下令拆除金鳳,代之以銅火珠,仍舊以群龍捧之;同時將新明堂改稱為通天宮,大赦天下,並再次改元“萬歲通天”。

從“萬象神宮”到“通天宮”,我們不難發現女皇的內心正在產生某種微妙的變化。似乎少了一點自信和倨傲,多了一點對天意的敬畏和依賴。

然而,狂風吹鳳也許真的是上天的示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