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記王朝 第三章 大勢(第3/10頁)

也就是說,德國讓錢在市場上流動了一圈之後才還債。大家可能對資金的流動周轉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沒啥概念,舉個例子給大家加深一下印象。蘋果公司表現生猛的時候,可以用六億的流動資金在一年內掙得一百三十億的利潤。二十多倍的盈利,著實恐怖!

但德國人並沒有因此感謝英國和美國,尤其是1933年上台的希特勒,他反而本著“欠錢的就是大爺”的無賴精神,拒絕繼續還款,表現得很沒人品。要知道此時德國才還了二十多億美元,卻借了五十多億美元的貸款,而英國此時一年的GDP也不過是一百億美元左右。

充裕的現金流,再加上由於“一戰”沒有發生在德國本土而得以完整保留的工業設施,德國想不發展起來都不行。若是沒有這種經濟基礎和工業基礎的支撐,即便希特勒再能折騰也玩不出後來的花樣。

當然,希特勒搞納粹主義還是很有一套的,他極其擅長搞極端愛國主義和專制獨裁統治,他就是種族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完美代言人,在他帶領德國擺脫始於1929年的那場經濟危機的過程中,這一點得到了生動的體現。

一、強制執行回歸原始社會的金融政策——以物易物,以貨易貨,股票、貨幣統統不許用。手段雖然無恥,但的確能夠有效抵擋金融危機的沖擊。

二、滅絕富有的猶太民族,沒收其財產補貼德國選民,換取選民的支持。希特勒如此針對猶太民族,跟猶太人的致富方式有關。猶太人依靠一種比較缺德的手段——放高利貸積累了龐大的財富,廣受歐洲人民的鄙視。像莎士比亞作品《威尼斯商人》中的吸血鬼和守財奴代言人夏洛克先生,就是放高利貸的猶太人。

三、大興工程拉動內需,解決底層百姓的就業問題;通過海量軍事訂單扶持容克(貴族)主宰的軍工企業,跟資產階級搞好關系。

……

德國強勢復起,英法兩國實力退步,而英、法、美為了不讓希特勒徹底賴掉那筆欠款,也不敢對德國過分逼迫,所以這才有了史上有名的“綏靖政策”——對德國處處讓步。

稍提一句,美國如今爭當世界第一債務國,就是想重走這條德國走過的“成功之路”。

新霸主

花費如此多的筆墨講歐洲,一是為之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做一些鋪墊,二是為了說明一件事:英、法忙於休養生息,德國忙於東山再起復仇,實在是沒有多余的精力像美、蘇、日三國一樣在中國大搞破壞。

因此,“一戰”結束後,在中國這片神奇而遼闊的土地上,主要是美、蘇、日三國在博弈。滾刀肉、無賴、強盜互毆,過程無疑充滿了極大的變數。

首先來分析美國。

美國早年通過打墨西哥人,殺印第安人,向西部擴張,搶占了廣闊的土地,積累了足夠的資本。而且,美國不僅懂得以殘暴兇狠的方式擴張,也懂得建設,實在不是日、俄這種“搞破壞拿手,搞建設外行”的國家能比得了的。

當然了,美國能埋頭搞建設也是有原因的。美國身處遙遠的北美大陸,周圍沒有強大而危險的鄰國,不像他的對手德、蘇、日甚至中國那樣四面皆敵,受益於這種相對簡單而穩定的地緣政治環境,美國得以通過玩中立贏得了和平發展的時間和空間。

雖說美國建國很晚,但其發展速度遠比英、法快。領先於世界的創新能力是美國做到這一點的根本原因。

比同期的德國更厲害的是,美國不僅在科技創新方面屬於世界頂級強國——美國和德國並稱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領頭羊,且在20世紀四十年代開始的以信息技術為標志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中一枝獨秀,而且美國人的管理創新能力也同樣屬於世界頂級水準——比如起源於福特公司的流水線作業技術,還比如起源於美國企業的現代經濟管理理念——偉大的企業管理學家艾爾弗雷德·D·錢德勒在其傳世系列作品“錢氏三部曲”中對此有詳細論述,這裏就不班門弄斧了。

美國在科學方面和經濟學方面的創新能力,完全可以通過諾貝爾獎得主的國籍分布反映出來。從1901年設置諾貝爾獎起至今,科學獎項得主美國獨占近五成,經濟學獎項得主美國獨占六成,實在厲害!

以經濟為基石,科技與管理並進,使得美國人的生產力水平獨霸全球,其他幾個強國如德、英、蘇、日,跟美國比起來完全不夠看。

講到這裏,必須得強調一項美國的國策:引進外來人才,因為外來人才的流入大大增強了美國的創新能力,譬如從德國引進的絕世天才愛因斯坦先生。

依靠這種全方位的進步,“一戰”前後,美國悄然在經濟總量、經濟結構以及生產力的先進程度上全面超越英國,成為排名世界第一的經濟強國和工業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