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丞相的反叛(第4/11頁)

以上,就是我們組合牌1和牌2,作出的新的歷史解讀。

4. 打出後三張牌

看來,牌1和牌2的組合,表面文字簡單,事情後面的背景卻相當復雜,有了上面的解讀以後,再請你打出牌3。於是,我們接著牌1和牌2的背景,順著牌序往下看。

牌3.二十一年韓王安死(於郢陳□山)。(秦簡《編年記》)

韓國人在舊都新鄭起義,目的是復活韓國。復活韓國,必然要擁立韓王。韓王安被軟禁在不遠的郢陳,處在秦軍的看管下。新鄭反秦後,起義的韓國軍民一定會擁立韓王安作為復國的象征和號召,他們一定會有奪還韓王安的計劃和行動。遺憾的是,由於史料的限制,我們已經無法知道這次起義的詳細過程,我們僅僅知道結果,起義被秦軍鎮壓,韓王安受牽連死去。推想過去,韓王安之死有兩種可能:一、他可能卷入了叛亂,死於抗秦的軍事活動中;二、更大的可能是,韓王安是秦政府的重要俘虜,是被嚴密看管起來的,當新鄭發生大規模的叛亂以後,為了斷絕叛亂者利用他復國的希望,秦王嬴政下令處死了他。

韓王安死於郢陳,是受到新鄭之亂的牽連,由此看來,新鄭之亂已經波及相鄰的郢陳地區了。恰恰就在這個時候,昌平君來到韓王安死去的地方,那麽,我們自然會想到,昌平君這個時候到郢陳來,與新鄭之亂和韓王安之死,會不會有關系呢?為了究明真相,請打出牌4和牌5。

牌4.二十一年昌平君徙居韓王安死處(郢陳□山),有敢死之士跟隨。(秦簡《編年記》)

牌5.二十一年昌平君被遷徙到郢陳(□山)。(《史記·秦始皇本紀》)

這兩張牌,記述的是同一件事情,詳略稍有不同,我們合起來作統一的解釋。先解釋當時郢陳這個地區的歷史情況。郢陳,曾經是楚國的首都,被秦軍攻陷後,一直是反秦的熱土,不僅楚國舊民反叛不斷,各國的反秦亡命人士也紛紛會聚到這裏。比如張良,他在韓國滅亡後,曾經來這裏活動。又如後來反秦稱王的遊俠張耳和他的朋友陳余,他們在魏國滅亡後,逃到這裏潛藏。秦末之亂,陳勝吳廣起義以後,他們所建立的張楚政權的首都就建在這裏。這些雖然都是稍後的事情,卻明確地反映了郢陳地區楚國舊民的反秦傳統,不但根深蒂固,而且首尾一貫。所以,當新鄭叛亂波及郢陳以後,如何安撫該地區蠢蠢欲動的楚人,就成了秦國政府面臨的一大難題。

昌平君是秦國的丞相,又是楚國的公子,具有秦楚兩國王室貴戚的雙重背景,他不但在秦國政權有相當的權勢,他對楚國的政局和楚國的軍民也有相當的影響力。在韓王安被處死、郢陳地區動蕩不安的時候,秦王嬴政做出了讓昌平君前往的決定,命令他出京到郢陳鎮守,一方面主持處理新鄭之亂和韓王安之死的後事,一方面安撫郢陳地區不安易動的楚國人。

上述的解讀,主要是根據著名歷史學家田余慶先生的研究做出來的。田余慶先生的這個看法,從秦王嬴政積極處置新鄭之亂事件和安撫郢陳地區的楚國人的角度著眼,有相當的合理性。不過,田余慶先生得出上述看法的時候,昌平君的前半生尚不清楚。在昌平君的前半生有了眉目的今天,我感到有必要作進一步的補充。

前面已經談道,身為丞相的昌平君出京到郢陳一事,本身具有被免相貶斥的消極意義。牌4中說他來到郢陳□山時,有敢死之士跟隨。對這些敢死之士的身份,可以有兩種解釋。如果解釋跟隨的“隨(屬)”是依附跟隨,他們就是昌平君帶來的親近隨從;如果解釋跟隨的“隨(屬)”是受命跟隨,他們就是受秦王之命監視昌平君的人。不過,不管是哪種情況,都表明昌平君出京到郢陳來,在安撫楚國舊民的表面理由之外,可能還有更為深沉的背景,可能還有更為重大的原因隱藏在事件的背後。

那麽,這個更為深沉的背景,這個隱藏在事件背後的秘密究竟是什麽呢?我們繼續追蹤調查。

5. 一箭雙雕

為了破解這個謎語,我打出一張新的牌來,這張牌,就是《史記·秦始皇本紀》的另一條紀事:

牌6.二十一年王翦謝病老歸。(《史記·秦始皇本紀》)

這條紀事說,秦王政二十一年,秦軍大將王翦因病免職,告老還鄉。那麽,我們應當如何來看待這件事情,如何解讀這張牌呢?

前面已經談道,新鄭之亂、韓王安之死、昌平君被遷徙到郢陳這三件歷史事件,都發生在秦王政二十一年,這三件事情,環環關聯。大將王翦稱病告老還鄉,也發生在這一年。由此我們自然會聯想到,這件事情,會不會也是在關聯的環節上呢?不妨來追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