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銅戈的秘密

1. 發現銅戈

昌平君是一位活躍於秦楚兩國政壇的神秘人物,通過我們的追蹤調查,他前半生的身世,已經大致清楚了。

昌平君出生於秦國,父親是在秦國做人質的楚國王太子熊元,也就是後來的考烈王,母親可能是秦昭王的女兒。昌平君是莊襄王嬴異的表弟,秦王嬴政的表叔,而華陽夫人則是他的姑母。伴隨莊襄王的即位,昌平君登上了秦國政壇,秦王嬴政即位的時候,他是接受委政的大臣之一。秦王政九年,嫪毐之亂暴發,昌平君官居禦史大夫,受命領軍平定叛亂,成為擁立秦王嬴政親政的第一功臣,聲望和權勢都達到高峰。秦王政十年,他接替被罷免的相國呂不韋,成為輔佐秦王嬴政的第二任丞相。

然而,對於這樣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直到今天,我們仍然不知道他的名字。歷史啊歷史,你究竟出於什麽原因,始終對我們保密,不願意把真相向我們披露?我們究竟要等到何年何月何日?

幸運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歷史也往往在不經意間流露出真實的消息。1982年,一批廢銅爛鐵從河北省薊縣運到天津,將要被回爐銷熔。天津市文管所的工作人員從這批廢品中揀選出一件殘破的銅戈,在這件銅戈的一面上發現有細如毫發的三行銘文,放大鏡下,一共有十七個字:

十七年,丞相啟、狀

造,郃陽

嘉,丞兼,庫,工邪

根據專家們的鑒定,這是一件典型的秦國兵器。類似有銘文的兵器,在全國各地多有發現。這件銅戈上的文字,當然引起了專家們的興趣,做出了相當確切的釋讀。今天,我們都來向專家們學習,一起來繼續解讀銅戈上的文字。

首先來看“十七年”三個字。這是標記產品生產年的數字。古代各國,多以國王在位的年數紀年,銅戈上的“十七年”,是該銅戈制造時在位的王,也就是史書中不時見到的“今上”的第十七年,至於這位“今上”究竟是哪一位秦王,當時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識,到了今天,就變成了誰都不知道的秘密,成了有待破解的歷史疑案,也成了有待考證的歷史學上的問題了。這樣說來,歷史學上的問題,多是時間給我們制造的麻煩。這三個字告訴我們,該銅戈鑄造於某位秦王在位的十七年,至於是哪位秦王,有待考證。

“丞相”,秦國政府的首席大臣,是監督該兵器制造的最高責任者。“啟”和“狀”,人名,某秦王十七年制造銅戈時,兩位出任丞相的人的名字。

“造”,制造。“郃陽”,縣名,該銅戈的制造地,當時屬於秦國首都內史地區,在今天的陜西省韓城市南。

“嘉”,負責鑄造該兵器的工師的名字。

“丞兼”,丞,副工師;兼,副工師的名字。

“庫”,庫,保管該武器的倉庫;,該倉庫負責人的名字。

“工邪”,工,鑄造該銅戈的工匠;邪,工匠的名字。

俗話說,一葉知秋。以這件銅戈為例,我們可以大體看出秦國武器制造的流程與制度。每一件重要的兵器,從生產工人、倉庫保管、工場的責任人,一直到中央政府的總監制者,都要在產品上實名記錄。這種制度,古代稱為“勒名工官”,既是產品質量監管制度,也是產品流通監管制度,可以從頭到尾追蹤每一件產品的行蹤,在各個環節確立責任,不可不謂是一種相當嚴格而先進的產品監管制度。

現代人自大狂妄,常常低估古人的智慧,眼前的這種古代制度,可能比我們今天的產品監管制度更加嚴格,大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不過,這已經是另一個話題了,我們還是回到文物考古的追查,歷史疑案的偵破中來,考察丞相啟和狀這兩位人物,他們究竟是誰?

2. 你買哪一站票?

歷史學是時間的學問,歷史學上的問題和疑案,多是時間制造出來的麻煩。在當時不是問題的事情,到了今天就成了難題。就像這件銅戈上的“十七年”,究竟是哪一位秦王的“十七年”?丞相啟和狀,當年都是天下第一等的大名人,總理大臣一類,家喻戶曉,只因為在時間裏浸泡久了,褪了顏色,變了形狀,就認不出來了。我常常在想,如果時間列車制造成功了,帶著疑問坐上去,到歷史中去走訪走訪,不就可以找到答案了嗎?

又仔細想了一想,事情怕不是那麽簡單。坐車要買票,售票處的電光板上顯示出大大小小的站名,從民國、清朝、明朝、宋唐,一直到漢秦周商,你買哪一站?這件銅戈,我們只知道是秦國的,當然買秦代這一大站了。不過,秦國的歷史將近六百年,國君有三十六代之多,秦代的大站之下,還有無數的中等車站和更小的小站,你在哪裏下?總不能站站都下來吧,你必須做出判斷和選擇。這個判斷和選擇,涉及歷史學和考古學中的一門基本學問,或者叫作基本功,稱作年代學,也叫斷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