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東南形勢的改變,以及泰軍遭遇重大挫折,使得在嶽陽樓飲酒賦詩的吳佩孚雄心復起。首要之著是獲得孫傳芳的支持,秘密派人去接頭,反應相當良好。

原來孫傳芳雖是王占元的部下,但自王占元為湖北人所驅逐,由吳佩孚接任兩湖巡閱使以後,對孫傳芳頗為器重,十一年冬天派他援問,就此起家。一則感恩圖報;再則孫傳芳崛起為五省雄長,但在北洋中的資格畢竟還淺,五省軍隊的總司令,亦非全為嫡系,能把吳佩孚捧出來,畢竟多一重保障。

其次接頭福建的周蔭人,得到的答復,更令人安慰,是“惟命是聽”四字。有了這兩方面的支持,吳佩孚便派人到湖北去征求蕭耀南的意見;蕭耀南特派二十五師師長陳嘉謨,到嶽州去見吳佩孚傳話。

“大帥要出山,盡管出山,不過暫時請不要到湖北來。”

“為什麽?”吳佩孚很不高興瞪眼問說。

“因為蕭珩帥需要時間。”蕭耀南字珩珊,他之需要時間意思是在湖北腳步尚未踏穩。

“我要出山自然是在湖北。”吳佩孚換了一副神色,“我問你,你私人對我出山,有什麽意見。”

“大帥出山,我個人願效犬馬之勞。”

“好,你回去告訴珩珊,孫馨遠、周蔭人都擁護我,看他怎麽說。”

陳嘉謨回去跟蕭耀南商量,認為形勢對吳佩孚有利,出山為不可避免之事。湖北的地盤,本來是吳佩孚的;而且第二次直奉戰爭,並未動員蕭耀南,實力得以完全保存,現在亦應該為老長官效效勞了。

“江山本來是他的,他要斷送也由他。”蕭耀南終於發了迎吳出山的電報。

於是吳佩孚在嶽州發出通電:“奉軍深入,政象日非。孫馨帥興師討奉,堅請東行;福建周樾帥電稱,惟命是聽;湖北蕭市帥率湖北全體將領電稱,此次共伸大義,欲動人心,首資號召,擬請鈞座出山,希早命駕等語。救國鋤奸,豈容袖手,茲定於二十一日赴漢,特先奉聞。”

第二天就是十月二十一日,吳佩孚乘艦東下,蕭耀南率領全省文武,在漢口碼頭上迎接,與上次吳佩孚過漢口時的情形,炎涼不同。迎入行轅開會,首先討論名義,有人提議用“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吳佩孚還嫌十四省的範圍太小,刪去此三字,稱為“討賊聯軍總司令”,這個“賊”字指奉張,亦指為吳佩孚恨之切骨的馮玉祥。

這一支討賊聯軍,由湖北、四川、貴州三省及一部分廣西軍隊組成,共分十路。司令部的成員,十分煊赫,參謀長是日本士官第一名畢業,由日本天皇賜刀,以後又赴德國留學,公認為軍事學權威的蔣方震;秘書長是當過廣西省長的張其鍠;總參議更足壯吳的聲勢,是鼎鼎大名的章太炎;此外外交處長張志潭、交通處長高恩洪,都是總長級的人物。原來的參謀長張方嚴降為高參;楊雲史屈居秘書幫辦。如果吳佩孚討賊成功,掌握政權,這個司令部立刻就可以改成軍政府。

其時張作霖亦在積極作因應之中。他深知吳佩孚的“討賊”,主要是對付倒戈的馮玉祥,而馮玉祥的國民軍對奉軍的威脅及敵意,日深一日。在打倒馮玉祥這個相同的目標之下,一旦采取講和的手段,吳佩孚要他化敵為友,聯合討馮,是相當有把握的。因此,他的軍事部署,表面對付吳佩孚的主力孫傳芳,實際上卻完全以馮玉祥為對象。

張作霖預備組織三個軍團,以李景林為第一方面軍軍團長;張宗昌為第二方面軍軍團長;統率京榆駐軍,亦即奉軍全部精銳的是第三方面軍,軍團長自然是張學良,而“張不離郭、郭不離張”,副軍團長非郭松齡莫屬,這個軍團預備改編為三個軍,番號亦編好了,是第八、第九、第十;軍長內定由姜登選、韓麟春、郭松齡擔任。郭松齡其時在日本觀操,張作霖急電召回。郭松齡一回到天津,隨即稱病住進義國醫院。

原來郭松齡已經決定要倒戈了。郭松齡對張作霖之寵信楊宇霆,非常不滿。郭楊勢不兩立,在奉軍中是公開的秘密,但由於老帥的威望,少帥的感情,郭松齡一直隱忍未發,及至楊字霆將姜登選擠到了安徽,姜登選再一擠,把他的安徽督軍擠掉了。如果楊宇霆能在江蘇站住腳,倒也罷了;或者楊宇霆,卸甲丟盔,逃回關外,老帥加以懲處,也還能平服軍心,誰知楊宇霆不但安然無恙,而且受寵如故,素來氣量狹窄的郭松齡,如何咽得下這口氣。

本來郭松齡雖與馮玉祥站在敵對的地位,但兩家的眷屬,卻有往來。郭松齡的妻子韓淑秀出身燕京大學,而馮玉祥的妻子李德全亦在北京念書,與韓淑秀是舊識。兩家“老爺”駐區相近,時有走動,所以郭松齡對馮玉祥的情況是相當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