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民權是爭來的,不是送來的(第2/3頁)

“把這份電報轉抄給督辦府一份,馬上。”黎元洪吩咐道。

自從新的中華民國政府成立後,邊防督辦名義上是直屬總統府的,但實際上卻是北京政府的太上皇,各地發來的公文,除了呈總統府,就是督辦府。

“讓他老段自己去處理這事吧!”等到秘書的身影消失,黎元洪轉頭對徐世昌意味深長地說道,“他的寶貝愛將,還是他自己動手吧!”

當段祺瑞看完總統府抄送來的電報之後,臉色一下子變得鐵青。

“混蛋!”段祺瑞狠狠的把電報摔在了桌子上,“他張敬堯這是想要讓我給他當擋箭牌了!”

“當初真不應該讓他來辦這件事,”剛剛趕回北京的徐樹錚看完電報,冷靜地對段祺瑞說道,“他現在是怕咱們不管他,所以才發這麽一封電報。”

“他自己把事情搞砸了,現在誰也救不了他了。”段祺瑞喘了口粗氣,坐下來說道,“我就是想幫他,也無從幫起。”

“湖南這著棋,咱們等於已經輸了。”徐樹錚說道。

“還沒有。”段祺瑞冷笑了一聲,搖了搖頭。

“怎麽說呢?”徐樹錚微微一愣,和侍立在一旁的段祺瑞的兒子段宏業交換了下眼色,二人眼中都閃過不解之色。

“他楊瀚之到底是年輕人,和那些激進的學生在思想上還是有共通之處的。”段祺瑞將另外一封電報遞給了徐樹錚,“這是他楊瀚之贊成湖南自治的通電。”

聽了段祺瑞的話,徐樹錚不由得恍然大悟,他立刻接過電報,看了起來。

“梁卓如也贊成湖南自治,竟然連國會選舉這等大事都顧不得了。”段祺瑞說道,“他現在已經離京南下了,估計好到長沙了。”

“湖南自治,對他楊瀚之其實是沒有多少好處的,可他竟然大力贊成,真是讓人想不明白。”徐樹錚放下了電報,臉上的疑惑之色更濃了,“他到底想幹什麽?”

“我們等著看好了。”段祺瑞說道。

1919年1月17日,張敬堯通電下野,張氏兄弟旋即逃往外省,在省界為湘軍所捕獲處決。

1919年1月22日,唐天喜率軍撤往湘潭,為湘軍“護民軍”第1師所截擊,唐天喜本人被當場擊斃,湘軍官兵獲其屍後懸於城頭,以泄民憤。

1919年1月30日,原湖南督軍趙恒惕通電下野。

湖南,長沙,嶽麓書院,制憲會議會場。

“那位小楊將軍已經通電全國,贊成湘省自治,廢督裁軍,真是想不到啊。”

“那是他看出來了咱們湖南人不可侮,是以有如此通電。”

“不然,他之所以幫咱們,又贊成自治,其實很大程度上還是為其自身打算,借著自治的名義對抗北京政府。”

“連軍人口中都會吐出‘自治’這兩個字來,總算是自治的動機勃發了,這真真假假咱們暫且不去管他,即此一端,便可以斷定我們理想中的聯邦國家,遲早總會有實現的希望。”

此時在會場上,一些學者們正在侃侃而談。

“他們軍閥贊成自治的作用,無非是想利用‘自治制憲’這塊金字招牌,好拿來對抗某一方面,或應付任何方面,誠意本來是沒有一點的。不過他們軍閥雖然沒有誠意,我們人民卻可以拿出要求自治的誠意去順應他。他既然可以利用這個名義來遂他的私圖,人民又何嘗不可以利用他的私圖來謀群眾的公益。”

“湘事糟透,皆由於人民之多數不能自覺,不能奮起主張。有話不說,有意不伸。南北武人,乃得乘隙淩侮,據湖南為地盤,括民財為己橐。往事我們不說,今後要義,消極方面,莫如廢督裁兵,積極方面,莫如建設民治。自民國成立以來,名士偉人,大鬧其憲法國會總統制內閣制,結果只有愈鬧愈糟。何者?建層樓於沙渚,不等建成而樓已倒。如今大亂初勘,三千萬人,人人當發言,各出獨到之主張,共負改造之責任。”

“如果湖南的事,還是由幾個湘籍司令主持,這是‘湘官治湘’,決不可認為是‘湘人治湘’。”

“要‘自治’就不要依賴‘官治’,要謀‘湘人自治’,就不能依靠那些特殊階級的少數人,政府和特殊階級的少數人是不一定能夠替我們全體湘人謀福利的,我們還是要去‘自求多福’才是。”

“換言之,真正的湖南自治,意即在湖南實現真正的‘民治’,也就是我湘民三千萬人,人人當發言,人人要發言。”

“我們將要起草的所謂省自治根本法,不就是湖南群眾心裏所急欲創造的那部省憲法嗎?省憲法的性質,是規定省的組織,省政府各部門——即行政、立法、司法——相互的關系和省政府與人民的關系的。人民對於憲法上的要求,最重要的便是看怎麽樣規定政府與人民的關系,因為民權的消長,只須爭此一點,這一點爭不到手,或是所得不滿意,旁的事便沒有話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