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絕戰(第3/5頁)

這是苦肉計。很多年後,這條苦肉計在華人地區廣泛流傳,成為這個世界上最著名的計謀之一。

只是當時已惘然。惘然的是周瑜。他不知道,該不該對老同志下此毒手,而且毒手要下得恰到好處。

這是個分寸。既是技術分寸,也是情感分寸。黃蓋的建議是往死裏打。一個人為什麽突然背叛其一貫的政治立場,不死一回是說不過去的。

周瑜最後同意了。他之所以同意是因為尊重這樣一條人生格言:行大事者,不拘小節。

毒打是一回事,仇恨是另一回事。周瑜相信,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人被打得遍體鱗傷也不會離開自己的窩,而有些人哪怕天天供著他也不可能籠得住。這一切的分野就在於愛和信仰。

心中有愛有信仰的人,可以承受一切。忍耐一切。

人人都是戲中人

黃蓋挨打了。起因是他頂嘴。頂了周瑜的嘴。

一般來說,一個老同志頂頂嘴,發表不同的意見和看法不算什麽,但這一次的情形卻不同。一是在眾目睽睽之下。二是周瑜當時在做戰前報告。

當時的周瑜是這樣說的:“操引百萬之眾,連絡三百余裏,非一日可破。今令諸將各領三個月糧草,準備禦敵。”意思是大家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就在這個當口,黃蓋開始發飚了。他叫囂說別說三個月,就是支三十個月糧草,也不濟事!如果這個月能破曹,那就破了;如果這個月破不了,我看啊只能像張昭說的,棄甲倒戈,投降曹操算了!

周瑜聽了,勃然變色。黃蓋也擺老資格,說東風吹戰鼓擂,當今這世界誰怕誰,我黃蓋自從跟了破虜將軍,縱橫東南,已歷三世,哪會怕這個毛頭小夥子?周瑜大怒,很有叫黃蓋人頭落地的意思。一時間劍拔弩張,氣氛十分緊張。

當然了,在這樣的場合,除了當事人,更多的是看客。很多看客是同情黃蓋的,他們不明其中原因,以為今天真要倒下一個人,紛紛上前替黃老爺子求情,周瑜自是不肯,還惡狠狠地打了敢於出頭的甘寧的屁股,將一場殺黃戲演得一波三折,令人驚心動魄。

當然,殺黃戲的結局是打了折扣的。在經過眾將領再三再四的求情之後,黃蓋的腦袋總算沒有從脖子上掉落,可身體其他部位特別是背部、屁股卻遭了殃——被打了五十脊杖,直打得皮開肉綻,鮮血迸流,視覺效果非常刺激。

打完之後,有一個人不明白了。魯肅。

魯肅不明白的有兩點。一是周瑜為什麽那麽狠?二是諸葛亮為什麽那麽冷?

周瑜的狠已經有目共睹了,魯肅需要知道的是原因。至於諸葛亮的冷則是魯肅私人觀察得出的結果。當其時也,當周瑜準備要讓黃蓋死翹翹,怒發沖冠之際,魯肅看到幾乎所有的人都著急了,只有諸葛亮鎮定自若。

不僅鎮定自若,還冷若冰霜,坐視一場暴力劇你死我活地開演,自己卻默不作聲。魯肅的老毛病又犯了——打破沙鍋問到底。

諸葛亮這次很痛快地告訴了他答案,因為需要魯肅幫他一個忙——在周瑜面前說自己是笨蛋。

他需要掩飾,需要魯肅幫他掩飾。一個人的聰明有時是錐子,在布袋裏掩藏得再深,鋒芒卻是遮不住的——諸葛亮怕周瑜看出他的鋒芒。

魯肅卻不明白這一切。他需要諸葛亮給他一個答案。諸葛亮如是說道,子敬兄啊,你難道不知公瑾今日毒打黃公覆是苦肉計嗎?不用苦肉計,怎能瞞過曹操?他這是要用黃公覆去詐降,卻教蔡中、蔡和去通風報信。唉,只可惜苦了黃將軍。對了,子敬見到公瑾時,千萬別說我已先知其事,只說諸葛亮也埋怨都督便罷了。

魯肅一聲苦笑,感覺真是人生如戲,人人都是戲中人。周瑜在演戲,黃蓋在演戲,連諸葛亮也在演戲,大家都不以真面目示人,個個表情真切卻表裏不一。唯獨他一臉懵懂,在這人生的舞台上找不到感覺,台詞盡忘,問了這個問那個,或穿針引線,或惹火燒身,已然是局外人了。

黃蓋側臥在帳內,像一條魚。當然不是死魚,因為他在大聲呻吟。

在這個世界上,呻吟其實也是一種秀,叫呻吟秀。不僅很多女人擅長此道,大將軍黃蓋表演起來也毫不含糊。

當然黃將軍的表演沒有色情的味道。他不黃,卻很暴力,咬牙切齒地問候了周瑜的母系親戚。不知內情的人聽了,還以為他是暴力狂。

事實上黃蓋的表演是有目的的。只為那兩個人——蔡中、蔡和。蔡中、蔡和目擊了他挨打的經過,卻無法了解他的內心。黃蓋想用自己的呻吟向他們剖露心跡。只向他們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