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絕戰(第2/5頁)

難道是走來的不成?他們是孤獨而來。可身後有五百兵啊……五百兵不重要,重要的是家小沒來。

這兩人不帶家小而來,不是真降,是曹操派來的奸細!將軍見微知著,古今一人,佩服。古今一人?……唉,誰能做到古今一人?知道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什麽嗎?

人還在,錢沒了。錯。人走了,錢還在。錯。請將軍指教。

在這個世界上,你不是最重要的。有人比你聰明、重要。這個最痛苦。誰?我不能說。我替將軍殺了他。殺不了。為什麽?因為你只有刀。

殺一個人,一把刀就夠了。用刀殺人,不是殺人。那應該用什麽?軟刀子。什麽叫軟刀子?讓一個人痛不欲生地活著,欲死不能,這就叫軟刀子殺人。

將軍好比喻。卻只是比喻。為什麽?因為到現在,我還沒有找到那把軟刀子。

死亡就像人生的破綻

魯肅來見周瑜。目的是為了提醒他,小心奸細。的確,魯肅這個人老實,卻不笨。

在周瑜洞察天機後,魯肅也似有所悟。他急匆匆地跑來告訴周瑜,蔡中、蔡和之降,有可能是詐計,不可收用啊。

周瑜一愣,沒想到連魯肅同志都有所察覺了,這對他來說不是什麽好事。他倒不是嫉妒魯肅的智商快趕上他了,而是擔心魯肅那張嘴。老實人的嘴沒有心機,見人就說,這一說兩說的,搞得地球人都知道江東來了兩個奸細,他周瑜怎麽將計就計啊?

便大聲斥責魯肅,說你也是老同志了,怎麽一點政治覺悟都沒有。對新來的同志不歡迎、不合作、懷疑一切。這樣的工作態度行嗎?要論出身,這兩個同志都是苦大仇深,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棄暗投明跑到我們這裏來了。為什麽,原因不明擺著的嗎?曹操殺了他們的大哥,他們是為報仇而來降,何詐之有!你今後要還是這樣多疑的話,怎麽能容天下之士?!那句話怎麽說的,有容乃大,有容乃大啊同志!

魯肅走了,黯然神傷地走了。他當然不是去投奔曹操,而是找諸葛亮療傷來了。

魯肅很受傷,在被周瑜一頓劈頭蓋臉的指責過後。事實上他是有容乃大的人,要不有容乃大,他也不會三番五次為保諸葛亮和周瑜爭辯。他只是想不通,一向小心眼的周瑜為什麽突然間變得如此輕信。

諸葛亮笑而不答。

在諸葛亮看來,這其實是一件一目了然的事情——一個人突然變得連他人都不敢相信,原因無非是兩個:一是他神經病了;二是他在裝。

諸葛亮當然不相信周瑜會得神經病,可諸葛亮的忌諱就在於,他不能對魯肅再多說什麽。

雖然在這之前,多少次禍從口出都被他長袖善舞地一一擺平,但諸葛亮自己知道,不是每一次都有好運氣。死亡就像人生的破綻,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現形,他現在能做的,其實跟周瑜一樣。裝。裝大尾巴狼。

魯肅卻要打破沙鍋問到底。魯肅以為,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會有答案的。只要執著,總能找到答案。但是魯肅不知道,有些答案其實不找比找好,因為答案會傷人。不是自己,就是他人。

正因為不明白這一點,所以魯肅對周瑜為什麽會指責他頗感好奇。他一定要獲得答案,不管諸葛亮願不願意。

諸葛亮最後還是告訴了他。無奈地。

諸葛亮說,子敬啊,你還是不識公瑾在用計呢。大江隔得這麽遠,奸細極難往來。曹操就派蔡中、蔡和來詐降,以此刺探我軍情報,公瑾呢將計就計,正要他通報消息。所謂兵不厭詐,這是公瑾之謀。你識破了它,他怎能不生氣?

魯肅這才明白,人世間原來別有洞天。洞天之中,只有諸葛亮、周瑜二人。他已走到洞口,尚未登堂入室,就被周瑜呵斥了出來。唉,說到底,還是技不如人啊。

諸葛亮也不再說什麽。因為他說得夠多了。他不知道,這一次的說破天機,會不會給自己引來新的麻煩。他只能等待著,看世事如何風雲變幻。

世上心直口快之人年年有,今年特別多。自魯肅在周瑜面前心直口快了一把之後,黃蓋也找到周瑜,要與他分享自己的新發現。

黃蓋說,周將軍,曹操百萬大軍虎視眈眈,敵眾我寡,不宜久持,咱等不起啊,為什麽不用火攻呢?

黃蓋的嗓門特別大。一說話,半裏地外都能聽見,嚇得周瑜忙叫祖宗——我的祖宗啊,你能不能說輕一點,如此絕密之事,怎麽可以大聲說出來?

好在接下來黃蓋聲音特別低。因為黃蓋自己也知道,他要參加一個特別行動計劃,而這個計劃是萬萬不能泄露的。挨打。

不錯,他接下來最主要的任務是挨打。挨周瑜的狠打,目的只有一個,引起蔡中、蔡和的同情,繼而引起曹操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