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絕戰(第4/5頁)

但是蔡中、蔡和聽了卻無動於衷。起碼從表面上看是這樣。有動於衷的是參謀闞澤。這個過目不忘的山陰才子不僅記憶力,文章寫得也好。

在闞澤看來,天地間其實就是一文章。人人都是字,不同的排列組合賦予那些字以特殊意義。

闞澤以為,他要發揮語帶雙關的意思了——一個不想語帶雙關的字不是好字,同樣,一個人如果不含義豐富的話,也不是什麽有意思的人。或者說有意義的人。

闞澤對黃蓋說,你做了很多了,現在該輪到我了。

黃蓋:你怎麽做。

闞澤:你要我怎麽做我就怎麽做。

黃蓋:你真聰明。

闞澤:聰明不重要,比聰明更重要的是含辱負重。

黃蓋:還是聰明。

心懷破綻,心就是破綻

長江的夜是靜悄悄的夜。夜幕下的長江什麽都沒發生,但是什麽都發生了。闞澤被捉住了。

闞澤是故意被捉住的,這是他的目的。沒有人知道他的目的是什麽,包括曹操。當巡江軍士將闞澤抓住,連夜送到曹操那裏時,曹操對這個漁翁打扮的人充滿了好奇。

這不是善意的好奇,而是敵意的。因為在曹操看來,戰爭下的長江無漁翁,只有敵我雙方。所以他要做的決定是殺還是不殺。

殺當然不是問題,所謂“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漏過一個”,這是戰時殺人的心理基礎。可曹操想知道,不殺是不是更好——如果闞澤能為其所用的話。

闞澤主動說話了,說他是東吳參謀,有機密事要匯報。

曹操不置可否。

闞澤表情生動,侃侃而談:黃公覆是東吳三世舊臣,今被周瑜於眾將之前,無端毒打,不勝忿恨。所以想投降丞相,以為報仇之計。我與公覆,兩個人就像一個人啊,所以冒死來為他獻密書。不知丞相是否肯容納我們?

曹操還是不置可否。

他在觀察,闞澤的表演是否有破綻。看不出來。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人天生就是表演的高手——其實我是一個演員,世界就是我的舞台,而你注定是我唯一的看客。闞澤直面曹操,心裏對自己如是說道。

闞澤的表演開始走向一個新境界——欲擒故縱。他見曹操半天沒反應,就轉身要走,同時還發出悲愴的笑聲:人人都說曹丞相求賢若渴,今天我算是領教到了。黃公覆啊,你真是瞎了眼了,找什麽人不好,偏偏要找到這兒來?!

闞澤沒能走出曹營。不是曹操攔住了他,而是士兵攔住了他。曹操繼續不置可否,似乎對闞澤的表演沒有感覺。

但是兩分鐘後,他說了這樣一句話——信在哪裏?曹操想通過書信,看到更多的蛛絲馬跡,以形成對這件事情的獨立判斷。

闞澤交出了書信,表情從容,呼吸平靜,沒有任何破綻。

信是這樣寫的:“蓋受孫氏厚恩,本不當懷二心。然以今日事勢論之:用江東六郡之卒,當百萬之師,眾寡不敵,海內所共見也。東吳將吏,無有智愚,皆知其不可。周瑜小子,偏懷淺戇,自負其能,輒欲以卵敵石;兼之擅作威福,無罪受刑,有功不賞。蓋系舊臣,無端為所摧辱,心實恨之!伏聞丞相誠心待物,虛懷納士,蓋願率眾歸降,以圖建功雪恥。糧草軍仗,隨船獻納。泣血拜白,萬勿見疑。”

這封信曹操看了不下十遍,這中間,沒有人說話。只有呼吸聲。曹操的。還有闞澤的。

曹操的呼吸聲時重時輕,時清時濁,充滿了狐疑和猜測。闞澤的呼吸聲始終如一,就像他的表情,很有坦蕩如砥的意思。

因為闞澤自信,這封信毫無破綻,是他一生中的傑作。但是,闞澤過於自信了,他忽視了曹操的多疑——曹操在信裏看出了破綻!

曹操突然間拍案大怒,說:黃蓋用苦肉計,讓你寫下詐降書,想就中取事,這點小伎倆,你以為我看不破?來人!給我推出去,砍了!

闞澤的心沉了下來,呼吸聲也不始終如一了——他不知道曹操從哪裏看出了破綻,但眼前的事實是,曹操失去了對他的信任。

闞澤痛苦地認識到,信有沒有破綻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曹操多疑。對一個多疑的人來說,世界處處是破綻,只要他睜開眼睛。

唉,一個人心懷破綻,心就是最大的破綻——闞澤現在只可惜自己的錦繡文章,被一個多疑之人反復看了十遍,真是糟蹋它了。但是,不能束手就擒。

闞澤以為,人生很多時候雖然敗局已定,可要是使勁撲騰,變敗局為亂局,一切猶有可為。那句話是怎麽說的——亂中取勝。

他笑了。笑得那叫一個驚天動地,氣壯山河,很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