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帝國主義幹涉中國內政(第3/26頁)

「馬歇爾方案」整垮國軍是國民政府失敗致命傷

政府方面的資料顯示,政府不管共軍的整編情形如何,國軍決定仍照「馬案」去整編:也許政府當局認為,就是在整編以後,國軍較共軍還是佔優勢,即使共軍叛變作戰,政府軍還是可以擊垮共軍,甚至消滅共軍。但是局勢演變的經過與結果,適得其反。茲將作戰情形列下:

由於「馬案」撤銷解散了國軍兵力之一半,計一百八十個師以上之兵力,等於共黨不動一兵一卒,兵不血刃,就憑馬歇爾來「調停」替共黨執行一套騙術,國民政府完全受騙,消滅了國軍一百八十個師以上之兵力,這是多麽駭人聽聞、多麽嚴重的事!

茲將和談不成國、共兩軍作戰區域範圍列下:

東北方面為東北各省加上熱河;

關內北自綏遠、察哈爾、河北、山東、山西、陜北、河南及豫、鄂、皖三省邊區、蘇北地區,地方遼闊,縱橫數千裏。東北及華北、華中各鐵路交通線,綿亙萬裏以上。

中共的戰略及作戰計劃與戰術如下:

(1)利用馬歇爾之調停,從事和平談判,壓低拉垮國民政府的全面優勢,尤其要儘量削弱國軍之軍事力量,使其由優勢轉變為平衡,由平衡轉變為劣勢;

(2)和平談判在政治方面:除非能組成中共能控制的聯合政府,否則,中共不參加政府;和談只是拖延時間,使中共力量壯大,絕不與國民黨真正言和;和談只是打擊國民政府的手段,俾有利於共黨奪取政權。

(3)軍事方面:

A、與蘇俄配合並在俄軍支援掩護下,迅速奪取東北為第一優先,由林彪率領所屬各部及關內增援之呂正操、張學詩、李運昌、萬毅等部與壯丁以及韓共部隊從水陸兩方面向東北急進,並收編當地偽軍,接收俄軍所繳獲日軍之武器,奪取東北。

B、蕭克部由山西北進,進攻綏遠包頭,控制平綏鐵路西段。

C、聶榮臻部由察、熱進佔張家口,並進攻平津,並與外蒙古軍隊配合作戰,控制內蒙及綏、察、熱地區。

D、賀龍部由晉西攻太原,佔領正太、同蒲沿線及汾河流域,並配合外蒙軍進入內蒙古及綏、察、熱地區作戰。

E、劉伯誠佔據太行山、平漢路、豫北,並進至黃河以南、河南、魯西、大別山區與陳毅及李先念部配合作戰。

F、陳毅部從河北進入山東,控制膠濟、津浦、隴海東段,兩淮各地區,並以一部向、蘇、浙、皖邊區發展。

G、李先念部控制大別山、豫、鄂、皖邊區、江漢地區,津浦、平漢南段。

H、王震部佔據湘北、贛北一帶。

I、彭德懷部控制陜北地區,並向山西配合作戰。

以上各部共軍作戰,以遊擊戰配合正規戰,採取攻勢作戰,相機以大吃小擊破國軍,消耗國軍兵力,破壞交通,控制廣大地區,圍困據點內之國軍;如遇強大之國軍則避免決戰,而行退卻戰,然後繞擊國軍之側方及後方。在華中及華北則牽制國軍於廣大地區使其不能向東北移動增援,俾東北共軍作戰容易。以民兵放大地域,作面的控制,圍點,斷線,圍點打援、長距離奔襲,夜襲、埋伏,對堅固據點實施「一點兩面」戰術,實施「人海戰術」的波狀突擊,重視夜間行動與情報,發動破壞戰,使國軍補給困難,經濟陷於不利,⋯⋯盡量擴軍,收編偽軍,運動國軍譁變投共等等。

國軍逐年之軍事進行概況:

(1)民國三十四年

八月,抗日作戰勝利,日軍投降以後,整個國軍人員、馬匹、武器、裝備、車輛補充足額,三百五十四個師,軍容之盛,空前未有,士氣之高昂,亦空前未有。國軍所到之處,共軍披靡。

兵力不敷分配,戡亂初期捕捉不到共軍主力

(2)民國卅五年

是年初,馬歇爾來華強行調停國共沖突,實施停戰和談,便使人心理不不免憧憬著和平即將到來,國軍戰志上不免受其影響;「馬案」復將國軍一百八十個師以上部隊撤銷解散,把在營國軍「整」得支離破碎,軍心士氣、戰力,一落千丈。然而在那「談談打打」、「打打停停」的局面下,剿共各戰場,仍賴各級指揮官奮勇努力,猶能追奔逐北,局部的擊破共軍,將共軍逐出某些地區,收復若幹要地,控制交通線;但因受「馬案」整編的影響,兵力不敷分配,國軍攻擊地區兵力不能形成「重點」,在廣大地區,追擊共軍,追來追去,如推磨打圈,往往捕捉不到共軍主力;有時,國軍孤立的部隊,反遭共軍反噬而局部受到損失。例如:華中之蘇北、山東、河南、豫鄂皖邊區;華北之晉南、平漢北段,皆係如此,晉北國軍雖曾擊破集寧之共軍,解大同之圍,但由於兵力不足,未能殲滅共軍之主力;張家口於十一月十日收復,陜北之榆林雖已解圍,但國軍因兵力不夠,共軍主力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