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謀不臧 山窮水盡(第2/35頁)

張:大陸之失,既然經濟、政治、美援關係都小,請問將軍究竟什麽是主要原因?

答:最主要原因是軍事失敗。因為軍事是急性的,勝敗見效明快,而影響我們軍事失敗如此快速的原因,我決非出於個人恩怨,今日陳誠先生已作古,天大的個人恩怨都應該一筆勾銷,但要追究數百萬國軍在大陸敗亡的根本責任,陳誠是萬難卸責辭其咎的。大的道理在此不必談,我可以略舉幾樁事實為例:

(一)輕敵。對共軍的戰力估計錯誤,所以才會說出「三月掃蕩,六月肅清」的大言;所以才會急不及待的裁軍、縮編,設立軍官總隊。把抗戰中在敵後打遊擊的部隊,一概叫遊雜部隊、全不要;又將東北數十萬武器裝備訓練都是第一流的偽軍不要,使林彪垂手可得。在力量上一消一長,便造成以後的形勢轉移,優劣換位。

(二)小聰明,大愚蠢。裁軍與縮編之不公平,有目共睹。抗戰八年,出生入死的所謂「雜牌軍」,大都裁並到「土木工程系」的部隊,將幾萬人擴充到幾十萬人,升官擴充不是靠戰功,而是靠派系背景、人事關係。這樣一來,造成兩種心理,做慣了太平官,不是靠戰功升官的人,不需要在戰場上與人競爭,坐著可以升官,打起仗來有生命危險,他們不需要打仗。另一種倖而沒有裁併,或經過裁併再於戡亂戰爭中起用的部隊長,前者兔死狐悲,後者受過教訓,他們都不願意再打仗。因為打勝仗對他們沒有好處,打敗了便完了。這樣一來,一半人不需要打,一半人不願意打,合起來(除了少數人之外)便成了大家都無心去打。兵隨將轉,將領們的將氣衰頹,士兵們的士氣自然不振。這一種事實表現於戰場的是戰鬥力脆弱,應該攻的攻不下,應該守的守不住,戰鬥與戰術脫節,指揮官的計算作不了準,如是一敗再敗。表現在後方的,南京軍官總隊的被裁軍官,備祭文到中山陵哭陵的那一幕震動全國的大悲劇上演之後(全國報紙均以頭條新聞報導此事),悲憤不平之氣到了最高峰,已經不振之士氣,從此更加不振。於是,「有敵有我,無敵無我」的口號發出來了;要求政府「殺陳誠以謝國人」的輿論也發出來了。這是眾人皆知的事實,絕無半點個人恩怨。這個時期我們完全變成田單初伐狄時,魯仲連所謂黃金橫帶的情形;共軍則變成春秋時代的趙國一樣,於未被秦昭王乘白起長平之勝滅亡,變成打蛇未死二次再來,其兇狠可知,未知大人物看過以上兩則歷史故事否?

(三)因嫉誤國。在東北戰場上,到處打敗仗,只有陳明仁守四平街打了一次勝仗,使東北戰場的士氣受到鼓勵,於情於理都應破格獎勵;縱有過錯,也應隱而不宣。可是,陳明仁一手接受青天白日勛章,一手又接到撤職查辦的命令,原因是陳明仁於戰時擅自動用了美援物資,作為打仗之用(如在戰況緊迫時,以麵粉包作巷戰工事之沙包等)。參謀總長陳誠為了要在東北戰場立威,帶著他的心腹羅卓英去坐鎮東北,一心以為把打勝仗的陳明仁撤職查辦了,那些打敗仗的將領自然而然會乖乖的聽話。在這個時候還發他妒嫉的本性!陳明仁被撤職後,來南京晉見蔣公,蔣公問他不在東北作戰,跑來南京何為?陳明仁說出被撤職查辦,來京聽候處分的。蔣公驚奇的說「這是誰下的命令?」蔣公竟完全不知。有些好事的傳說陳明仁要把青天白日勛章,在國民政府門口擺個攤子拍賣,弄得全國沸騰,群情憤慨,這都是陳誠的傑作。這事影響所及,以後大家都說勝仗打不得,打了勝仗要撤職查辦;陳明仁更不敢打仗了,恐怕再打勝仗連頭都要被殺。所以陳明仁後來跟隨程潛在湖南投共,中樞雖曾派人勸說他不可反,應該殺了程潛以立功,要他再打一次比四平街更好的勝仗。陳明仁只是哭,哭得像淚人一樣,思前想後,還是跟程潛投共了,這究竟是誰把陳明仁逼反的?史記「秦將章邯敗降項羽,初見羽面,流淚敘言趙高」。這種事竟又發生在戡亂史上,可見司馬遷沒有捏造。

(四)自毀將帥唯一的法寶「賞罰」。對賞罰這兩個字,我有一個淺顯的說明,帶將帶兵的人,就好是玩猴子耍把戲的人一樣,一手拿著鞭子,一手拿著糖果,耍得好的賞予糖果,遇到懶猴或者耍得不好的,抽一頓鞭子。可是從抗戰勝利起,由裁軍至戡亂,掌握軍權的人對賞罰二事則適得其反,這個猴子班哪有不收档的?因為事實證明,以後的賞罰,只憑個人愛惡,就似賽跑的獎品一樣,還沒有吹口哨起步,已經把錦標內定了發給自己心愛的人,請問還有誰人肯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