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撫躬自問 痛定思痛(第4/18頁)

2.課責虧度:馭眾而不用賞罰,則善惡相混,而能否莫殊。用之而不當功過,則姦妄寵榮,而忠實擯抑。故使忘身效節者,獲誚於等夷,率眾先登者,取怨於士卒;僨軍蹙國者,不懷於愧畏,緩救失期者,自以為智能。況又公忠者直己而不求於人,反罹困厄;敗撓者行私而苟媚於眾,例獲優崇,此義士所以痛心,勇夫所以解體也。這一段話和張靈甫的上主席書[3],很有相似之處。

3.財匱於兵眾:益師無裨備禦之功,重增供億之弊,閭井日耗,徵求日繁。以編戶傾家破產之資,兼有司榷鹽稅酒之利,總其所入,半以事邊。故兵多是財政破產的根源。半以事邊,尚且如此,何況十之七八的收入是軍費呢?

4.力分於將多:節制多門,則人心不一,人心不一,則號令不行,號令不行,則進退難必,進退難必,則疾徐失宜,疾徐失宜,則機會不及,機會不及,則氣勢自衰,斯乃勇廢為尫,眾散為弱,夫乃逗撓離析,兆乎戰陣之前。欲令齊肅,其何得乎?

5.怨生於不均:夫事業未異,而給養有殊,人情不能甘也。況乎矯佞行而廩賜厚,績藝劣而衣食優,苟未忘懷,孰能無慍?不為戎首,則已可嘉,而欲使其協力同心,以攘寇難,雖有韓白孫吳之將,臣知其必不能焉。

6.機失於遙制:自頃邊軍去就裁斷,多出宸衷,⋯⋯遂令分閫責成之戰廢,死綏任咎之志衰,一則聽命,二亦聽命,爽於軍情亦聽命,乖於事宜亦聽命。若所置將帥必取於承順無違則如斯可矣,若有意乎平兇靖難則不可也。

總之,大陸失敗是由於主義不行,以致千瘡並潰、百病齊發的結果。以上所言都不過是列舉其大端而已,歸咎於某一個人,或是某一件事,都不免有所偏失。我們應當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不過在當政者負的責任更大罷了。

東北淪陷我要負一大部份責任

陳 誠

日本侵華,是由東北開始的。起初日人的希望,以能奪取東北為已足。假使當時我們認為東北可以不要,則八年抗戰也許不致發生。那麽反過來說,八年抗戰之所以發生,也就是因為我們不甘心放棄東北。

但經過八年浴血抗戰之後,如果勝利的果實,不包括光復東北在內,則千百萬軍民的死傷,難以數計的財產損失,都將成為無謂的犧牲,而所謂神聖的抗戰,也不過只是一場悲劇的演出罷了。

然而在抗戰勝利的前夕,我們東北的主權,竟遭受到盟國無理的出賣,這真是夢想不到的事。

一九四五年二月四日至十日,美總統羅斯福、英首相邱吉爾,與蘇俄總理斯大林會議於克裏米半島之雅爾達。會中除討論聯合國及德國失敗後歐洲土地劃分事宜外,以要求蘇俄對日作戰為主題,而簽訂了一項出賣中國東北的協定,其文為:

三大國領袖同意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事結束後兩月或三月內,蘇俄應加入同盟國方面對日作戰,其條件如下:

一、外蒙古現狀(蒙古人民共和國)應予保持。

二、俄國前於一九〇四年被日本偷襲侵害之權利應予恢復。即:

(一)庫頁島南部及其附屬各島應歸還蘇俄。

(二)大連商港應予國際化,蘇俄在該港之優越利益應予妥保,並恢復旅順租予蘇俄為海軍根據地。

(三)通達大連之中東鐵路及南滿鐵路,應由中蘇合設之公司共同管理。並經諒解,蘇俄之優越權利應予保障,中國保留在東北主權之完整。

三、千島群島應割於蘇俄。

協定中關於外蒙古及上述之港口及鐵路,應得蔣介石委員長之同意,依據斯大林元帥之建議,美總統將採取步驟以獲得此項同意。

美總統所採取的步驟,就是壓迫中國與蘇俄簽訂了一項「中蘇友好條約」。這項條約於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五日經兩國政府批準公布。條約內容大致就是雅爾達協定的合法化。條約中保證俄軍於對日作戰勝利後三星期開始撤退,其最後期限不得超過三個月。

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美國第一枚原子彈投落廣島,八月八日俄國宣布對日作戰,隨即派遣軍隊長驅直入我國東北及熱察兩省,不及一週,日本天皇已頒布無條件投降之敕令。俄軍此時才進入中國幾天,兵不血刃,就成了中國東北廣大地區的勝利者,接受日本的投降,並掠奪東北價值鉅億的工業設備和物資。這且不言,最使中國蒙受無可忍受的損失,就是在俄軍卵翼之下,使共產黨在東北深植下強大的武裝力量,造成後來政府接收的困難,而戡亂戰事終至遭受挫敗,亦即造因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