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節

1912年1月1日,民國誕生。這一年,葉聖陶18歲,住在蘇州。當天下午,他和顧頡剛等兩三友人到觀前街閑逛,日記裏有“風狂雲黯,市靜人稀”的描述。日記還特地注明:“今日為吾國改用陽歷之第一日。”葉與顧的交情,一直持續到上世紀80年代初顧頡剛病逝。一個多月後,民國迎來第一個春節,葉聖陶又在日記中寫道:“歲歲元旦,觀夫融融之日,油油之天,每以意象之覺殊而另有一種境況。此境況今日亦覺得之也。”與葉聖陶同歲的吳宓,當時正在北京清華學校讀書,他在大年初一的日記裏寫道:“晨,為《水調歌頭》一闋,殊不愜意。午無事。晚,及李君伯愚並仲侯、君衍捕雀為戲。嘻,此亦新年之常例。”

1917年除夕,時魯迅居北京城南紹興會館,他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夜獨坐錄碑,殊無換歲之感。”

陳濟堂曾是廣東實力派人物。俗語雲:“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他的親朋中自不乏握有實權者。廣東商人霍芝庭憑借陳妾莫秀英等為後台,連續多年包辦全省最大的煙、賭捐務,獲利無算。某年正月初一,霍到莫秀英家拜年,給莫的兒女各“利是”一封,每封內裝一張10萬元的支票,合計達一百多萬。霍辭去後,莫拆封一看,不禁也為之訝然。

1947年冬,蔣介石夫婦到廬山住了一段時間。除夕,蔣氏夫婦請身邊工作人員吃年夜飯,江西省主席王陵基和侍衛長俞濟時在座。蔣介石夫婦分坐一張長條桌的兩端,王坐蔣的左手,俞坐右手,其他人員居中間。席上沒有什麽名貴菜肴,也不備酒。最顯眼的是一只烤火雞。宋美齡見火雞烤得比較酥,便勸牙口不好的蔣介石多吃點。

天津金融界大買辦魏信臣和寧星普交情不淺,過年時必親到寧宅拜賀,每次都帶銀票1000兩給寧家的孩子當壓歲錢。

民初的某個春節,梁實秋的父親說:“我願在哪一天過年就在哪一天過年,何必跟著大家起哄?”

邵乾一在東北各大城市如哈爾濱、長春、大連等地都有買賣。一次邵從哈爾濱回老家金縣過年,命跟班給他蒸兩大筐饅頭帶回去。跟班說:“這多不好看。”邵說:“少廢話,我看家裏過年能吃上饅頭就不錯了。”

張群與民生銀行老板周作民過從甚密。1946年春節,周在成都,張特地在除夕趕到成都,邀周同車觀覽市區年景,並下車漫步街頭一小時許。春節期間,張群還在寓所備下一桌豐富的肴饌款待周作民。周在日記裏說:“據稱抗戰中,(張群)款客極儉,今特為余設此盛席,可感。”

許傑的老家在浙江天台。當地習俗是臘月收賬,一直收到年三十,正月初一去討債則不吉利。凡是提著燈籠要債的都算年三十晚上出來的,可以一直提到初一早晨。窮人家最難過的是年關。許傑家窮,一向欠債,而他叔祖父則開店當債主。每及除夕,父親就開溜,跑到叔祖父家,一是避債,二是替叔祖父要債,兼充兩種截然相反的角色。

1931年元旦,在孩子們的發起下,蘇州九如巷張家以一場熱鬧的“同樂會”過了新年。除家人外,還有一些來賓應邀參加。晚會自晚6點開始,除了跳舞奏樂唱昆曲,還演出了田漢創作的獨幕話劇《咖啡店之一夜》,17歲的張宗和扮演男主人公,他的姐姐、22歲的張允和扮演女主人公,其他角色均由張家姐弟擔當,而他們的繼母韋均一也被安排扮演了一個只有三句台詞的店主人。

1934年除夕,胡適忙於應付飯局,他在日記中寫道:“午飯在歐美同學會,有兩局:一面是孟和、孟真為袁守和餞行;一面是余上沅約梁實秋吃飯,並有今甫、一多、吳世昌、陳夢家、公超、林伯遵眾人”,“晚上到美國使館吃晚飯”。“我回家時,家中過年的客還在打牌,我打了四圈,就去睡了。他們打牌守歲,直到天明。”

1936年除夕,何其芳拎著幾斤萊陽梨到青島找卞之琳。卞正在一個德國人開的消夏旅館裏埋頭翻譯小說。兩個年輕人在清冷和閑談中過了一個大年。

鄭逸梅住在蘇州時,每逢新年,都約上二三友人去玄妙觀閑逛。走累了便去三萬昌茶肆,憑檻品茗,遍覽眼前的一片承平氣象。他後來移居上海,很懷念那段閑在的日子,“思之猶在目前”。

郁達夫居杭州時,逢年過節喜歡去爬城隍山,他說:“這城隍山的一角,仿佛是變了我的野外的情人,凡遇到胸懷悒郁,工作倦頹,或風雨晦暝,氣候不正的時候,只消上山去走它半天,喝一碗茶兩杯酒,坐兩三個鐘頭,就可以恢復元氣,爽颯地回來,好像是洗了一個澡。去年元日,曾去登過,今年元日,也照例的去;此外凡遇節期,以及稍稍閑空的當兒,就是心裏沒有什麽煩悶,也會獨自一個踱上山去,癡坐它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