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男女(第5/10頁)

孔祥熙的兒子孔令侃想娶宋子文的妻妹為妻。宋靄齡認為兒子娶娘舅的小姨子,有點不成體統。孔令侃說:“娘舅歸娘舅,討他的小姨子,我就是他的連襟。”

《紅旗譜》的作者梁斌年輕時,有人來家裏提親,說的是鄰村一個16歲的姑娘。母親讓他二哥去打聽打聽,二哥去後,見村口有個打魚的,就上前問這姑娘長得怎麽樣。打魚的說:“長得怎麽樣?有鼻子有眼就行了!”

梁斌年輕時看上同村一個叫雲英的女孩,沒事就在她家對過的大木頭上坐著,可以看見雲英家的台階。有時雲英從台階上經過,進門前回頭朝他笑笑,常令梁斌心跳不止。梁斌晚年在回憶錄中寫道:“此事過去了幾十年,如今年已古稀,兒孫成群了,我的心上還想著她,兩地相隔,想見一面也難呀!我把這種懸念,寫進《紅旗譜》和《烽煙圖》中。”

1933年7月,胡風從日本回國,住在上海施高塔路四達裏韓起家。一天下午,韓家後門傳來一陣敲門聲,韓起夫人把鑰匙從樓上扔下去,卻摔斷了,只好下樓開門。進來的是樓適夷,後面跟著個小姑娘,經韓起介紹,知其名屠玘華。屠當時穿一件淡藍色的短旗袍,短頭發,顯得很精神,給胡風留下了極佳的印象。她便是後來的胡風夫人梅志。

郁達夫和王映霞結婚後,經常雙雙漫步街頭。冷眼看去,一個服裝華麗、風姿綽約的少婦,身邊跟著個藍布長衫、弱不禁風的瘦男,類似於公館裏的少奶奶帶著聽差上街閑逛。

四川軍閥楊森有一堆小老婆,卻不許青年男女自由戀愛,在街上同行。當時少年中國學會會員舒新城在成都教書,思想解放,穿戴時髦。一日他和女友手拉手漫步街頭,恰巧被楊森撞見。楊回去立即下令捉拿舒新城,甚至揚言要槍斃舒。作家李劼人聞訊後將舒新城在家裏藏了三天三夜,後又化裝把舒送出四川才算了事。

詩人臧克家在一篇回憶文字中說:張宗昌“姨太太幾十個,編成號碼”。

作家黃藥眠回憶說:“曾經有一位姑娘,送給我一張相片,背面寫著:‘您瞧,她在獻給你微笑。’她是一個很可愛的姑娘。但是因為窮,我還是微笑地謝卻了她的微笑。”

蘭妮是上海有名的交際花,一度為孫科情婦。抗戰時期她曾得到一筆相當可觀的不明財產,勝利後,被當作敵偽財產沒收。蘭妮找到時任立法院長的孫科求援,孫便致信上海有關官員,替蘭妮說情。信中稱蘭妮為“敝眷”,一時傳為笑談。後來孫科和李宗仁競選副總統時,黃紹竑甚至化名以《敝眷蘭妮》為題在報上寫文抖摟孫科的老底。

學者錢穆的第一個妻子病故後,吳江友人金松岑給錢介紹自己的族侄女,該女曾是東南大學校花。兩人書信來往幾次後,在金家見了一面。該女告訴金松岑:錢先生為師則可,為夫非宜。

郁達夫的視線總離不開女人。上世紀20年代,他去蘇州旅遊,轉遍了玄妙觀周圍,稱印象深刻的觀感只有兩個。其中之一是三五個年輕姑娘在觀前街一家簫琴鋪買簫,郁達夫站在旁邊一陣呆看,她們也回了郁幾眼。

吳宓赴美留學期間,經同學介紹與從未謀面的杭州姑娘陳心一訂婚。時吳宓與一道赴美的清華同窗朱君毅是情同手足的哥們兒,而朱的未婚妻毛彥文與陳心一又是浙江女師的同學。吳宓便委托毛彥文代為打探陳心一的底細,毛考察一番後回復說:“陳女士系一舊式女子,做賢妻良母最為合適。皮膚稍黑,性情似很溫柔,倘吳君想娶一名能治家的賢內助,陳小姐似很適當;如果吳君想娶善交際會英語的時髦女子,則應另行選擇。”後吳宓回國與陳心一成婚,卻又看上了曾代他考察未婚妻的毛彥文。

吳宓和陳心一離婚後,毛彥文分析說:“吳(宓)腦中似乎有一幻想的女子,這個女子要像他一樣中英文俱佳,又要有很深的文學造詣,能與他唱和詩詞,還要善於辭令,能在他的朋友、同事間周旋,能在他們當中談古說今,這些都不是陳女士所專長,所以他們的婚姻終於破裂。這是雙方的不幸,可是吳應負全責。如果說他們是錯誤的結合,這個錯誤是吳一手造成的。”毛彥文所言吳宓腦中幻想的女子,其實指的就是自己。

學者姜亮夫從清華畢業後,到上海教書,認識了陶小姐,並論及婚嫁。女方出身豪門,家裏不識窮書生的潛質,開出的條件是姜必須出洋鍍金,否則不得履行婚約。姜為了愛情毅然留學法國,三年後才回到國內,兩人終成眷屬。姜後來成了著名學者,其夫人則溫柔閑靜。

朱自清25歲時,寫了名篇《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當中一段文字涉及對妓女的看法:“一、在通俗的意義上,接近妓者總算一種不正當的行為;二、妓是一種不健全的職業,我們對於她們,應有哀矜勿喜之心,不應賞玩地去聽她們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