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詩與歌(第2/2頁)

馬兒喂(uɑi),

你慢些走來慢些走……

二呀麽二郎山,

高呀麽高萬丈……

《草原之夜》句尾的“嘿”字,被歌者拖得多麽長——卻也正是我們愛聽的。

古代的詩,都是要能唱的。更有些詩,起初原本是歌,不用以上助語單字,古代的歌也沒法唱了。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河水清且漣漪。”

從《詩經》中不難看出,凡是助語之字用得多的,必是先歌後詩,較為原汁原味來自民間的一類,文人加工的痕跡少。而凡是文人加工痕跡顯然的,任意隨心地唱就不那麽容易。不信者,自己唱《載馳》,唱《氓》試試看!

文人總是喜歡將歌弄成詩;而民間卻更希望將詩唱成歌。由於文人以後多了起來,從文藝的史來看,便詩多歌少了。因為科舉考的是詩,內容以“官方”限定“教材”為主,文人都熱衷於躋身仕途,肯收集和整理民間歌詞者便鮮有矣。

對於古代民歌,幸還有《詩經》流傳了下來。

惜乎!唯《詩經》耳。

任何一場運動,即使確實偉大,無論多麽偉大,都是可以而且應該從是非兩方面來評說的。

“五四”、新文化運動對傳統文化一概否定,恨不能鐵帚掃而光——其偏激也。

魯迅言:“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實屬不該說的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