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元嘉之治 十八 敢死隊生擒赫連昌(第2/2頁)

赫連昌在上邽遇到魏將尉眷的攻擊,被迫退保平涼,奚斤進逼安定。安定一帶離統萬很遠,魏軍的補給跟不上。很快,奚斤的幾萬大軍就陷入困境,戰馬病死,士兵缺糧。奚斤撐不下去,就放縱士兵到民間搶奪糧食,結果又遭到赫連昌的突襲,損失不小。奚斤只好下令築堡壘自固,任由赫連昌在門口挑戰,全沒了向皇帝上書時的氣概。

監軍禦史安頡對奚斤的退縮政策十分不滿,質疑說:“將軍受詔滅夏,現在反倒被敵人困住了,就算不被敵人殺死,逃回去也要受到軍法懲治。進退兩難,將軍諸位就沒想過自己的前程後路嗎?”

奚斤為難地說:“現在將士無馬,用步兵打騎兵,沒有贏的道理,我看還得等朝廷的救兵才行。”

安頡火了,說:“如今敵寇在外頭逍遙,我軍兵困糧盡,再不決一死戰,那才是死到臨頭了呢,朝廷來的救兵能有用嘛?與其等死,不如死戰!”奚斤還拿馬少的理由來搪塞。安頡請求挑選二百匹戰馬,招募一支敢死隊,突擊夏軍,專捉赫連昌。就算不能破敵,至少也可以挫其銳氣!”奚斤依然面有難色。

(安頡這個建議,有冒險成分,卻正好可以應付這種情況,後來也被事實證明能夠奏效。當時的監軍禦史其實只能向皇帝報告戰況,沒有權力幹預指揮。關鍵時刻安頡能起到如此大的作用,說明打仗比的不僅是指揮者的大策略、大智慧、大勇氣,各種偶然因素都可能成為左右戰局的關鍵,有時候即使是拍腦袋想出來的鬼點子也可能是克敵制勝的法寶)

說不動元帥,安頡就回來與大將尉眷私下商量,暗中挑選了二百名騎兵,準備作戰。果然赫連昌親自帶兵進攻,安頡便帶上他的二百敢死隊應戰。北魏的士兵們都認得赫連昌,一個個恨得牙癢癢,爭先恐後地要去捉他。說來也巧,這時天色大變,又出現了拓跋燾在統萬城外碰到的類似的天氣——狂風大作,這次輪到赫連昌的戰馬摔倒了。他可沒拓跋燾這麽幸運了,魏兵一擁而上,把他摁倒在地捆了個結實,堂堂夏國皇帝就這麽被天氣、戰馬加上對手的好運氣害慘了。

不過赫連昌之後的運氣還不差,他被送回平城後,因為一表人才,引起了拓跋燾的好感(不知道是不是皇帝都有喜歡美男子的傾向),不但把他安置在自己的西宮,還把自己的親妹妹始平公主嫁給他。後來拓跋燾更是常常把赫連昌帶在身邊,和他一起各騎一匹馬去山裏打獵。盡管北魏將士都覺得這樣做不妥,拓跋燾卻一直不以為然,說:“只要天命在我,又有什麽好怕的?”可惜赫連昌不“識相”,終於在北魏延和三年(公元434年)叛變西逃,被魏將所殺。

赫連定收拾了殘兵敗將,逃回到平涼稱帝。魏營裏的安頡、尉眷立了大功,被拓跋燾加官進爵,很是風光。奚斤自認為身為元帥,功勞卻被底下人給搶了,又惱又羞。他也不聽手下勸阻,便率領數萬騎兵追擊赫連定。赫連定得到北魏軍中前來投降的偏將的報告,知道魏軍糧草飲水都不足,走不了幾天。就在半路上設下埋伏,突擊魏軍。奚斤輕騎猛進,哪裏料到這一手,結果全軍大敗,奚斤、娥清等人都被生擒,士兵更是傷亡近萬。

赫連定乘勝東進,奔長安而來。魏軍輜重留在安定,由大將丘堆把守。丘堆聽說前面大軍覆沒,嚇得丟下輜重掉頭就跑,到了長安也不守了,拉上拓跋燾留在那裏的高涼王拓跋禮,一直跑到河東的蒲阪才歇住腳,夏軍重新奪取了長安城。

拓跋燾勃然大怒,下令安頡將敗將丘堆就地正法,然後固守蒲阪,阻擊夏軍。

赫連定其實也沒有更多的力量再往東擴張,他派使臣到北魏請和。魏夏的戰事前後已有三年,總體來說,北魏還是取得了較大的戰果,夏國的疆域面積已經不到原先的一半大。拓跋燾需要時間休整兵馬,便傳了詔書,讓赫連定親自來投降。

赫連定自然不會乖乖上門,兩家就這麽處於短期停戰狀態。西面的戰火暫時不燒了,北面和南面很快就相繼出現了新的戰事。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年有人在北魏境內捉到了一頭公鹿,渾身雪白,民間相傳這是頭神鹿。拓跋燾大喜,認為是天降祥瑞,就改元神麚(“麚”專指公鹿)。對於四面為敵的北魏而言,前程是否真能一帆風順,依然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