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元嘉之治 十四 魏宋河南大戰(第2/3頁)

宋國的大將檀道濟此時身兼征討諸軍事,駐紮在南兗州(今江蘇長江北岸一帶),另一員大將、徐州刺史王仲德則屯兵湖陸(今山東魚台東南)。形勢不妙,檀道濟只好親率大軍,與王仲德共赴東線戰場。西線的戰事混亂,駐紮在壽陽(今安徽壽縣)的廬陵王劉義真讓自己的將軍沈叔狸帶著三千人與豫州刺史劉粹會合,相機而動。

北魏的將軍奚斤和公孫表在西面強攻虎牢,戰事十分激烈。拓跋嗣這時候已經移駕鄴城,也覺得虎牢是取得西線勝利的關鍵,便派出兵力前去支援。毛德祖見敵強我弱,就下令從城內挖出六條深七丈的地道,一直通到魏軍包圍圈的外面,然後從兵將中募集了四百名敢死隊員,由參軍範道基率領,沿地道沖殺出去,突襲魏軍的身後。魏軍猝不及防,四散潰退,一下子被宋軍斬首數百,並燒毀了許多攻城的器具。毛德祖的奇計小有收獲,然而魏軍畢竟有數萬之多,死了幾百個其實影響並不大,很快就如驅散的蒼蠅一般聚集回來。

奚斤擔心日久天長,虎牢若得到南面的支援,就不好辦了,於是自率三千步騎兵,繞過虎牢,一舉攻下東南面的許昌,斷絕了毛德祖的退路。這邊毛德祖見魏軍自行分兵,認為有機可乘,便主動出擊,與城外的公孫表展開大戰。兩軍從早殺到晚,互有死傷,這時奚斤的騎兵正好從許昌趕回,與公孫表合擊毛德祖,殺傷數千人。此戰過後,毛德祖徹底放棄了主動進攻的念頭,退回城內死守,另想別的計策。

他還真的想到一條妙計:原來毛德祖是北方人,與魏將公孫表有舊交。他乘作戰間隙,與公孫表通信,交談朋友情誼,信上面又故意塗改多處;另一面呢,他又秘密派間諜潛入魏營中,向奚斤揭發公孫表與宋軍有密謀。公孫表倒是不念私情,老老實實地將毛德祖的信交付奚斤,本來是想表明自己清白之身的,卻不曾想奚斤已經戴了有色眼鏡,那些塗改的地方成了一個個疑點。奚斤讓手下帶上書信,將消息呈報拓跋嗣。

拓跋嗣本來就看公孫表不爽,身邊的太史令王亮又恰好與公孫表有怨,一個勁地說公孫表置軍不當,以致虎牢久久不下。拓跋嗣認定公孫表裏通外國,派人夜入公孫表帳中,將其縊死。(毛德祖此計,與當年曹操離間馬超、韓遂的計策一樣,不過計策雖然達到了除掉公孫表的目的,但由於拓跋嗣的處置方式秘密得當,沒有使魏軍內部出現分裂,毛德祖未免要失望了)

北魏不斷向虎牢方向增兵,而東線青州那邊也是兵力強大,志在必得。叔孫建以三萬騎兵包圍了東陽城,城裏面才只有區區一千五百人。竺夔是個很有能力的官員,他在增修防禦工事之余,屢出奇兵擊敗魏軍,並且同樣通過挖地道的方法奇襲,破壞了一大批魏軍的攻城車。可是魏軍優勢太大,日夜狂攻,東陽北城的城墻被毀壞多處,城內士兵也越打越少,眼看整座城就要陷落,終於探馬來報:檀道濟的援兵快到了!

檀道濟的軍隊走到彭城時,人數並不多,面對虎牢、東陽兩城都告急的形勢,他只能救助一邊,兩權相侵,最後決定帶輕兵火速前往路近兵弱的東陽城。(對不起了,毛將軍……)

東陽城下的叔孫建,面對千人防禦的一座城,竟從頭一年的冬天一直打到了第二年(公元423年)的夏天。天氣漸漸轉熱,魏軍多是來自塞上的鮮卑騎兵,哪裏見過這樣的天氣,軍中開始流傳瘟疫,無法控制。叔孫建聽說宋軍後援將到,一咬牙下令放棄進攻,燒了營帳器具退往滑台。檀道濟抵達東陽,糧食剛好吃完,無法追擊,但不管怎麽說,東陽城算是保住了。

虎牢方面就沒那麽幸運了,毛德祖雖然十分頑強,一次次擊退攻城的魏軍,但從四面八方集結過來的魏軍實在太多了,城內的物資也開始匱乏。宋軍在城內懸掛繩索,到黃河中取水。拓跋嗣知道後,料想宋軍缺水,便下令將船艦在黃河邊上排成一排,阻止敵人從黃河的水源。這樣一來,城內的守兵就只能靠地下水過活了。魏軍還沒完,又挖掘地道,泄放城裏的地下水,可謂狠到極點。

叔孫建到達滑台後,又繼續西進,與奚斤共攻虎牢。至此虎牢被圍兩百多天,無日不戰,宋兵戰死殆盡,而魏兵越打越多。外城被魏兵攻破後,毛德祖在城內重築了三道城墻,魏軍又攻破兩道,只剩下一道城墻。毛德祖誓與虎牢城共存亡,對外晝夜抵抗,對內撫恤將士。士兵們條件艱苦,很多人都病倒了,身體還行的士兵由於晚上不能睡覺,眼睛幹燥,用手一擦,就生創了,卻始終沒有人想要逃跑或投降。

毛德祖一個北方人苦苦支撐,南面的南方人卻不知道在幹嘛。駐守項城的劉粹是離虎牢最近的一支軍隊,卻害怕魏兵強盛,不敢進攻。沈叔狸、檀道濟等軍更遠,也只守城,不往虎牢挪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