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4頁)

雖然只有某些平民觀察家了解未來戰爭的災難性,不知情的各國政府卻一頭栽進軍備競賽中——這種軍備的新奇性,足以促成這些災禍。19世紀中葉已經逐步工業化的殺伐技術(參見《資本的年代》第四章第2節),在19世紀80年代有了戲劇性的進展,不僅是由於小型武器和大炮的速度、火力在本質上發生了革命,也是因為更有效率的渦輪機、更有效的保護性鐵甲和足以承載更多大炮的能力,造成了戰艦的改變。附帶一提,甚至非戰鬥性的殺戮也因“電椅”的發明(1890年)而改變,不過在美國以外的地方,行刑人仍舊堅持使用古老而歷經考驗的辦法,例如絞刑或砍頭。

軍備競賽的明顯後果之一,便是錢花得越來越多,尤其是因為各國都想跑在前面,或至少不落於人後。這場軍備競賽開始於19世紀80年代晚期,起初並不激烈;20世紀逐漸加速,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幾年達到高潮。英國的軍費開支,在19世紀70—80年代大致都保持穩定,不論就整體預算所占的百分比或平均每人的負擔而言皆如此。但是,隨後便從1887年的3 200萬英鎊,上升到1898—1899年的4 410萬英鎊,以及1913—1914年的7 700萬英鎊。其中增長最壯觀的顯然是海軍,因為其投射武器乃是當時的高科技軍備。1885年時,海軍花了政府1 100萬英鎊,和1860年差不多,然而在1913—1914年,這個數字已攀升到四倍之多。德國同期的海軍支出增長更是驚人:由19世紀90年代中期的每年9 000萬馬克,上升到幾近4億馬克。[9]

這種龐大開支的後果之一,是它們需要較高稅收,或是膨脹性借貸,或是兩者都要。但是另一個同樣明顯但往往為人所忽略的後果,是它們已日漸使祖國的毀滅成為大規模工業的副產品。諾貝爾和卡內基這兩位認識到是什麽使他們成為炸藥和鋼鐵富豪的資本家,想借著將其部分財富用於和平目的以作為補償。在這件事上,他們是特例。戰爭和戰爭產業的共生現象,不可避免地改變了政府和工業之間的關系。因為,正如恩格斯在1892年所說:“當戰爭成為大工業的一支時,大工業遂成為政治上的必要條件。”[10] 相反,政府也成為某些工業分支的當然成分,因為除了政府外,還有誰能為軍事工業提供顧客?它所生產的貨物不是由市場決定,而是由政府間無休無止的競爭所決定,因為各國政府都想為自己取得最先進因而也最有效的武器供應。更有甚者,各國政府所要求的武器生產,不只限於當前的實際所需,還得應付未來戰爭的不時之需。也就是說,它們必須讓它們的工業維持遠超出和平時期所需的生產能力。

無論如何,各國因此不得不保護強大的國家軍備工業,承擔其技術發展的大部分成本,並使它們獲利。換言之,它們必須保護這些工業不受狂風暴雨襲擊,這種狂風暴雨會威脅到航行在自由市場和自由競爭大海上的資本主義企業船只。政府當然也可以自己從事軍備制造,而且事實上它們早就這麽做了。但是在這個非常時期——或至少就自由英國而言——它們寧可與私人企業進行某種合作。19世紀80年代,私人軍火商承擔了1/3以上的軍備合約,19世紀90年代提高到46%,20世紀最初10年更上升至60%。附帶一提,當時政府隨時預備給他們2/3的保證量。[11] 無怪乎軍火工廠幾乎全為工業巨子所有,或是工業巨子所投資的。戰爭和資本集中攜手並進。在德國,大炮大王克虜伯在1873年雇傭了1.6萬名員工,1890年增加到2.4萬人,1900年更達4.5萬人左右。當1912年第50萬門克虜伯大炮離開工廠時,克虜伯手下共有7萬名員工。在英國,阿姆斯特朗(Armstrong)公司在其位於紐卡斯爾的主廠中雇傭了1.2萬人,1914年時,這個數目增加到2萬人,超過泰恩塞德(Tyneside)地區所有金屬業工人的40%,這還不包括靠阿姆斯特朗公司轉包合約維生的1 500家小工廠員工。這些小工廠也很賺錢。

像美國當代的“軍事工業復合體”一樣,這些巨大的集中工業,如果沒有各政府間的軍備競賽,便會變得一文不值。因此,大家往往想讓這些“死亡商人”(和平倡議者喜用的詞匯)為英國新聞記者所謂的“鋼鐵和黃金之戰”負責。我們是否可以就此推論說軍火工業助長了軍備競賽,有必要時還發明國家劣勢或“脆弱之窗”的說法,說利潤優厚的契約可以消除這些問題。一家專門制造機關槍的德國工廠,設法在法國《費加羅報》(Le Figaro )上登了一則新聞,說法國政府計劃擁有加倍的機關槍。德國政府於是在1908—1910年訂購了價值4 000萬馬克的同款武器,使這家工廠的股息由20%提高到32%。[12] 一家英國工廠辯稱其政府嚴重低估了德國人重整海軍軍備的進度,促使英國政府決定把戰艦數量加倍,而該公司則從每一艘大型軍艦身上獲得25萬英鎊的利潤。像維克斯公司(Vickers)代理商希臘人巴茲爾·紮哈羅夫(Basil Zaharoff,後來因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協約國服務而被授予爵位)這類溫文爾雅但行為可疑的人,特別注意讓列強的軍火商只把次要和即將過時的產品賣給近東和拉丁美洲諸國,這些國家隨時都願意購買這樣的五金器具。簡而言之,現代的國際死亡貿易當時已在熱烈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