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3頁)

“已開發”世界的經濟便是以這些方式增長和轉型的。可是,令當時“已開發”世界和工業世界人士大感驚異的,不只是其經濟的明顯轉型,更是其明顯的成功。他們十足是生活在一個昌盛的時代。甚至勞動大眾也從這場擴張中受惠,由於1875—1914年間的工業經濟屬於勞動力異常密集的工業經濟,因此便為湧入城市和工業的男男女女提供了幾乎無限制的且不需技巧或可迅速學會的工作機會。這便是大批移民美國的歐洲人能夠適應工業世界的原因。不過,如果說這種經濟的確提供了工作機會,但是它對貧困現象的減輕卻成效有限。在歷史的大半時間裏,大多數的勞動人民都把貧困當作其注定的命運。在勞動階級的回顧中,1914年前的幾十年並不是一個黃金時代;對於歐洲的富人甚至一般中產階級而言,它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黃金時代。誠然,對這些人而言,“美好的時代”是在1914年以後失去的。對於戰後的商人和政府而言,1913年永遠是個坐標點,他們希望由艱難困苦的時代回到這一點。從陰沉和艱難困苦的戰後歲月往回看,這個不尋常的戰前繁榮時期,似乎是他們企望回復的“正常狀態”。可是這樣的向往只是徒然。因為我們看到:促成這個美好時代的那些趨勢,正是驅使它走向世界大戰、革命和分裂的趨勢。它們使得失去的樂園一去不復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