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第2/16頁)

注19馮玉祥的夫人李德全(1896—1972)於1925年在北京創辦求知學校,招收貧家子女免費入學讀書。

注20井兒胡同在西直門內南小街,位於兩座城門之間,北到西直門,南到阜成門,都是一裏半。出了胡同西口就是城根。井兒胡同東寬西窄,南北走向的魚雁胡同和椿樹胡同把它攔腰截斷,形成一個小十字路口,是這一帶進出城的必經之地。1964年更名為觀景胡同。

注21顯擺,北京土語,即自炫、炫耀之意。

注22指祁淑洪的女兒。按其女婿當時的插話:“老太太就不理解她(指其女)為了那身軍裝和為坐火車這兩件事怎麽就能一走三年,連面兒都見不著。”

注23八國聯軍攻占北京後,將京城分成不同的占領區,東四以北由日軍占領,東四南大街以東由俄軍占領,以西由意大利軍隊占領。皇城東北由德軍占領,皇城東部由日軍占領,皇城東南由英軍占領,崇內大街以西東長安街以南由德軍占領。西城由美軍、法軍、英軍、意軍占領,外城由英軍、美軍、德軍占領,實行軍事統治,所以才有“到誰的地方打誰的旗子才能放過你”之說。而據祁女士說,他們原先的住址是在北池子,即東城區的南起東華門大街、北至五四大街的北池子大街,正處於皇城東部,是由日軍占領之處,與其二大爺“打著日本旗子過來了”的說法恰恰相合。

注24光緒帝死於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年僅38歲。次日慈禧太後死,年74歲。二人相差不是一個月,而是一天。

注25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宣布承認帝制,並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將1916年定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但袁世凱始終未能正式登基,洪憲這個年號也僅在內部流傳,對外仍稱民國。1916年3月22日,袁世凱取消帝制,恢復“中華民國”年號,在重大打擊下,於6月6日逝世。

注26鐵梅為現代京劇《紅燈記》裏的角色。

注27兩把頭,清代滿族婦女的典型發式,也稱“旗頭”、“把兒頭”或“一字頭”。將全部頭發綰於顱頂,束起,再分成兩縷,纏成兩把,在頭頂梳成一橫長式發髻,貫以扁方,腦後余發梳成燕尾。最初是已婚者發式,後來年紀稍大者即可梳,不再拘於已婚、未婚。

注28引自中國畫報社、新世紀之光編輯委員會編《舊中國掠影》,中國畫報出版社1993年版,217頁。

注29《坐宮》是京劇《四郎探母》中的一折。劇中遼朝的鐵鏡公主(即楊四郎之妻)是旗裝打扮,梳的就是兩把頭。

注30福字履是舊時老年男人常穿的一種比較講究的帶雲頭的鞋。

注31男子請安禮:“凡服箭衣者(即綴馬蹄袖口之袍)先彈袖放下‘挖杭’(即袖頭),‘先左袖、後右袖’,再將左腳略移前半步,‘左膝前屈’。同時,左手手心向下自然地垂在膝蓋上;右足後引屈膝‘至地不及寸’,同時右手下垂,‘上身稍向前俯’,似拾物狀。約一呼一吸間‘左腳撤回’恢復立正姿勢,施禮完畢。”這種禮俗稱“打千兒”。施禮時,一邊施禮,一邊口稱“請安”,比如說:“請阿瑪(父親)安!”“請額娘安!”受禮者除家中尊長外,親友長輩或還半揖“或執持行禮者之臂”,平輩則同樣還禮。

注32賣呆兒,北京土語,即一個人站在街門口。

注33指1924年“北京政變”將溥儀驅逐出宮之事。

注34國門關胡同是北京市宣武門琉璃廠西側的一條小胡同。位於椿樹醫院東墻外,近年並入鐵廠胡同。

注35前一窩後一塊,指不是同一個父母生的。

注361978年至1991年,政府在“撥亂反正”精神主導下,出台了大量少數民族優惠政策,導致全國提出要求“恢復”民族成分的多達數百萬人,遺留下來大量問題,引起了廣泛的爭議。針對這一現象,國家民委和公安部於1989年11月15日聯合發出《關於暫停更改民族成分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早在1986年國家民委曾下達過兩份文件,即〔1986〕民政字第252號和〔1986〕民政字第37號文,對於民族識別和更改民族成分問題做了政策性規定,但近年來,有些地區沒有按照上述兩個文件精神執行,個別地區不適當地或大批地更改了民族成分。為此,1990年國家民委又發出《關於中國公民確定民族成分的規定》(民委政)字〔1990〕217號通知,對公民確定民族成分問題做出若幹條規定,其中第二條為“個人的民族成分,只能依據父或母的民族成分確定。”第六條:“原來已確定為某一少數民族成分的,不得隨意變更為其他民族成分。”第七條:“凡依照本規定申請變更民族成分的,須經本人所在單位人事部門或居住地區的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調查核實,報經縣級以上民族工作部門審批後,方可到戶籍管理部門辦理手續。”李清蓮要求更改民族成分之事,應該恰恰趕上這一政策出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