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注1需要說明的是,我做的北京人訪談,尤其是深入訪談,並未被全部收入這套《北京口述歷史》叢書之中。最近幾年,我還與其他人合作有《宣武區消失之前》《個人敘述中的同仁堂歷史》《大歷史·小人物》等圍繞北京城和北京人的口述史專著,已分別由北京出版集團和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此外,對常人春、常壽春兄弟的口述訪談,也正在編輯之中。

注2《清世祖實錄》卷24,順治三年(1646年)二月甲申;《八旗通志初集》卷23,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年點校本,434頁。

注31644年清軍入關後,為安置從盛京(今遼寧沈陽)帶入關內的大批八旗官兵及其眷屬,曾在北京及其周圍圈占了大片土地,分配給八旗官兵耕種,這就是清初著名的“圈地”事件,民間將其稱為“跑馬占地”或“跑馬占圈”。清初大規模圈地共進行了3次,歷時20多年,這種對農民土地與家園的殘暴掠奪,激起了京畿一帶漢族農民的強烈反抗。

注4“現”是北京話“丟人現眼”之意。

注5老北京傳說當年義和團有法術,手指到哪兒,哪兒就著火。據當時文獻記:“(義和團)團員大率四十歲以下,十歲以上,手抱大刀露刃,系以紅布或黃布,嬉遊街市,其詐人之術,以發火為最長。用刀或槍,向房屋門上指劃,又向地上土上指劃,群呼曰:‘著’,立即火焰熊熊,蓋先時預為布置也。自稱發火時,應燒者燒,其余不致連延。”《義和團之真相》,載《庚子拳禍與浙江三忠》(上)秋宗章(《越風》半月刊,第2期,27頁)。

注6指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一事。

注7清朝政府為了鼓勵八旗婦女在夫死之後守節,提供了一整套從名譽上、經濟上的保障,其原則就是由八旗組織承擔起寡婦的生活,凡旗內無嗣孀婦,均由清政府發給其夫生前的俸餉之半,予以終身養贍。“乾隆六年(1741年)定,此後無嗣無依的孤身寡婦,給予養育兵錢糧,養贍終身”(見光緒朝《大清會典事例》卷1140,清光緒二十五年刻本,5頁)。據祁淑洪所述,她的姥姥沒有兒子,所以她所“關”(即領取之意)的俸銀、俸米,應當就是這種寡婦錢糧。

注8求,意指想與這家結親。

注9給,是老北京話,即“嫁”之意,後面諸篇多次出現這個詞,都是同義。

注10步營,指京師八旗中的步軍營。清代將八旗兵半數集於京師,按照兵種,分為前鋒、護軍、馬甲、步甲,皆獨立編營。步軍營是京師八旗中唯一由八旗與綠營(主要由漢人組成的軍隊)聯合組成的隊伍,由步軍統領率領,額兵3萬余,承擔京師的衛戍、警備、治安工作,也有部分專任緝捕事務。其中八旗步兵按八旗方位分汛防守內城,綠營則分汛防守外城及京郊地區。步甲在八旗中是待遇最低的,八旗前鋒、護軍、領催每月每人的餉銀為4兩,每年每人給米48斛。馬甲每月每人的餉銀為3兩,米48斛,步甲卻僅為每月每人餉銀一兩五錢,米24斛。見《清史稿》卷14“兵一”,中華書局點校本1977年版,3861~3864頁。

注11黃帶子,指清代宗室。按清制,以太祖努爾哈赤之父顯祖塔克世的直系子孫為宗室,系黃金色帶子為標識,稱“黃帶子”;塔克世之父覺昌安兄弟六人的子孫則稱覺羅,以系紅帶子為標識,也稱“紅帶子”。

注12魚雁胡同,位於北京西城區平安裏西大街,南北走向,北端東折至西直門南小街。2014年11月已為拆遷改造後新小區,胡同兩側為居民小區。

注13花梨、紫檀的家具事實上比榆木擦漆的更貴重。

注14勺道,北京土語,形容話多而且沒有分寸。

注15南河沿,街名,即南河沿大街,是位於北京市東城區西部的一條大街,北起北河沿大街南端,南到東長安街。南河沿的河指禦河,又名玉河,是元朝郭守敬開辟的通惠河故道。1949年後,改為涵洞,其上建瀝青路,但河沿之名一直未變。

注16捯飭,北京土語,意即打扮、裝飾。

注17“豆皮子”一說還真能找到根據,民國年間夏仁虎撰《舊京瑣記》:“京語有極刻薄者,如……呼浙紹人曰‘臭豆腐’,譏所嗜也。久則並南人皆呼曰‘豆腐皮’。”(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便是“豆皮子”的由來。

注18扶輪學校,疑是指扶輪社(Rotary),是世界上第一個志願者服務組織,成立於1905年2月23日,會聚了各界領袖與專業精英。目前,在全球200多個國家中,扶輪社的數量達34000多個,社員超過120萬人。“扶輪”作為 “Rotary”的中文名稱,源自《詩經》的“大雅扶輪”的典故——意思為德行學識俱佳的賢德人士,共同努力執行社會公益之事,借以反饋社會。中國第一個扶輪社在1919年成立於上海。北京扶輪社正式成立於1924年。1949年後扶輪社活動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