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霸國與霸王(第5/7頁)

像晉聯吳制楚,楚亦聯越制吳。

在周代的東南諸外族中,越受諸夏化最晚。直至戰國時,中國人在寓言中提到越人,還說他們“斷發文身”,說他們“徒跣”不履;又有些學者說越“民愚疾而垢”是因為“越之水重濁而洎”。此時越人的僿野可想。越人的語言與諸夏絕不相通。現在還保存著前五世紀中葉一首用華字記音的越歌和它的華譯。茲並錄如下,以資比較。

越歌 華譯

濫兮抃草濫予昌澤予昌州州州焉平秦胥胥縵予乎昭澶秦逾滲隨河湖(句讀已佚) 今夕何夕兮,搴中洲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煩而不絕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越人在公元前537年以前的歷史除了關於越王室起源的傳說外,全是空白。是年越人開始隨楚人伐吳。其後吳師入郢,越人即乘虛襲其後。入郢之後十年,吳王闔閭與越王句踐戰於槜李(今嘉興)大敗,受傷而死。其子夫差於繼位後三年(前494年)大舉報仇,句踐敗到只剩甲楯五千,退保會稽(今紹興),使人向夫差卑辭乞和,情願稱臣歸屬。此時有人力勸夫差趁勢滅越。夫差卻許越和。大約一來他心軟,二來他認定越再無能為,而急於北進與諸夏爭霸,不願再向南荒用兵了。在此後十二年間,夫差忙於伐陳伐魯,築城於邗(即今揚州),鑿運河連接江淮,從陸路又從海道(吳以舟師從海道伐齊為我國航海事見於記載之始)伐齊,和朝會北方諸侯;而句踐則一方面向夫差獻殷勤,向他的親信大臣送賄賂,一方面在國內獎勵生育(令壯者不得娶老婦,老者不得娶壯妻;女子十七不嫁,男子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並給人民以軍事訓練。前482年,夫差既兩敗齊國,大會諸侯於齊的黃池。他要學齊桓、晉文的先例,自居盟主。臨到會盟的一天,晉人見他神色異常的不佳,料定他國內有變,堅持不肯屈居吳下,一直爭執到天黑,結果他不得不把盟主的地位讓給晉國。原來他已經秘密接到本國首都(吳原都句吳,在今無錫東南,至夫差始遷於姑蘇,即今蘇州)被越人攻陷的消息了。夫差自黃池掃興而歸後,與越人屢戰屢敗。前473年,吳亡於越,夫差自殺。句踐踏著夫差的路徑北進,大會諸侯於徐州(據顧棟高考,此徐州在今山東滕縣,非江蘇之徐州),周王亦使人來“致胙”。後又遷都於瑯琊(越本都會稽,即今紹興。至句踐前一代遷諸暨),築起一座周圍七裏的觀台,以望東海。這時越已拓地至山東,與邾、魯為界了。

句踐死於前456年,又六十三年而晉國正式分裂為三,那是戰國時代的開始。在這中間,越滅滕(後恢復),滅郯,楚則滅蔡、滅杞、滅莒,亦拓地至山東境(莒後入於齊)。在轉到戰國時代之前,讓我們補記兩個和向戌先後並世的大人物;一個是鄭公孫僑,字子產,即弭兵大會中鄭國的代表之一;另一個是魯孔丘,字仲尼,即後世尊稱為孔子的。

第五節鄭子產

公元前565年,即鄢陵大戰後十年,鄭司馬子國打勝了蔡(是時蔡是楚的與國),把他的主帥也俘了回來,鄭人都在慶祝,子國更是興高采烈。他的一位約莫十六七歲的兒子卻冷靜地說道:“小國沒有把內政弄好,卻先立了戰功,那是禍種。楚人來討伐怎辦?依了楚,晉人來討伐又怎辦?從今以後,至少有四五年鄭國不得安寧了!”子國忙喝道:“國家大事,有正卿做主。小孩子胡說,要被砍頭的。”正卿做主的結果,不到一年,楚、晉的兵連接來臨鄭國。

那位受屈的小預言家就是子產。

勝蔡後兩年,子國和正卿給一群叛徒在朝廷中殺死了。正卿的兒子,聞得噩耗,冒冒失失地立即跑出,吊了屍,便去追賊,但賊眾已挾著鄭君,跑入北宮。他只得回家調兵,但回到時,家中的臣屬和奴婢已走散了一大半,器物也損失了不少。他兵也調不成了。子產聞得噩耗,卻不慌不忙,先派人把守門口,然後聚齊家臣屬吏,督著他們封閉府庫,布置防守;然後領著十七乘的兵車,列著隊伍出發,吊了屍,就去攻賊,別的貴族聞風來助,把賊眾通通殺死了。從此以後,鄭國的卿大夫們對這位公孫僑都另眼相看。

再經過幾番的大難和子產幾番的匡扶之後,那外受兩強夾剪,內有臣室搗亂的鄭國終於(在前543年,弭兵之會後三年)輪到子產主持。這時他才約莫四十歲。

子產知道那習於因循苟且的鄭國,非經過一番革新整飭,不足以應付危局。他給全國的田土重新厘定疆界,劃分溝洫,把侵占的充公,或歸原主。他規定若幹家為一個互助的單位,若幹家共用一口井。他令諸色人等,各有制服。他開始編定刑法,鑄成“刑書”,向人民公布,他把軍賦增加,以充實鄭國的自衛力。為著這些,尤其是為著加賦的事,他不知受了多少咒罵。有的說:“他的父親死在路上,他又要做蠍尾巴了!”子產說:“苟有利於國家,生死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