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西部高原(第2/6頁)

公元7世紀初,阿拉伯人征服了波斯,穆斯林打敗了拜火教教徒。如果人們能夠通過文學來了解一個國家,那麽一個尼沙普爾做帳篷人家的兒子——奧瑪開陽(波斯詩人,天文學家——譯者注)——的作品可以為一度在庫爾德斯坦與呼羅珊省之間的這片沙漠上繁榮興盛的高雅藝術作證。一位數學家(指花拉子密,原名穆罕默德·伊本·穆薩,其著作《積分和方程計算法》是世界第一部代數學著作——譯者注)能夠用代數學與四行詩構建出他整個人生,歌頌愛情的歡愉與陳年紅酒之甘美。那種情形實在不多見,只有極其明智與成熟的文明才能啟用這樣睿智的人物在教育的聖堂上授業解惑。

今天,人們之所以對波斯感興趣卻是出於私欲。這個國家發現了石油。對於一個怯懦得沒有能力保護自己權益的國家來說,這也許是最糟糕不過的事情了。從理論上說,任何地方的地下寶藏都應歸屬於祖居此地的當地人,但事實並非如此。那些住在油井附近成千上萬的男男女女卻只能偶爾在那裏找到一份掙錢不多的工作,而蘇丹的幾個居住在遠方的德黑蘭的密友,卻憑借具有采油特許經營權而大發橫財。至於利潤,則全落到了那些外國投資商手裏,在他們眼裏,“波斯”只不過是一種地毯的名稱。

不幸的是,波斯似乎是那種永遠擺脫不了貧苦而又綱紀廢弛、管理不善的國家。他的地理位置實在可悲,非但沒有給它帶來任何好處,相反,卻使它深受其害。這個國家本身就是一片沙漠,可是既然它是一片連接東西方、溝通兩大洲的沙漠,這就意味著,它將永遠是一片戰場,永遠是利益沖突的策源地,永遠是敵對雙方爭奪的目標。這不僅是波斯的不幸,也是整個亞洲西部的不幸。

從帕米爾綿延到地中海的高原的最後一部分,就是亞美尼亞和小亞細亞。從伊朗高原向西延伸,那一片非常古老的土地就是亞美尼亞。這裏的火山巖地表已年深日久,這裏的人們很久以前就在這裏受難。因為,亞美尼亞也是一個被當做路上橋梁的國家,無論誰要從歐洲前往印度,必須要穿過這裏高聳入雲的庫爾德山。那些長途跋涉旅行的人中肯定有一些臭名昭著、殺人不眨眼的家夥。這一地區的最高峰是阿拉加茨山,海拔高達1.7萬英尺,比埃裏溫平原高出整整1萬英尺。據《聖經》記載,昔年洪水退後,諾亞方舟就是在阿拉加茨山靠岸的。我們對此確定無疑,因為比利時物理學家約翰·德·曼德維爾先生在14世紀曾對此地作過詳細考察,發現方舟的殘骸仍然留在山頂的附近。但是,這些亞美尼亞人到底是什麽時候來到此地的,我們仍然不能確定。亞美尼亞人屬於地中海人種,是我們的近親。不過,按照最近的死亡速度來算,這些亞美尼亞人很快就將滅絕。因為,僅在1895年至1896年一年之中,統治這片高原的土耳其人就屠殺了成千上萬的亞美尼亞人,而且土耳其人還不是最殘暴的兇手,庫爾德人的兇殘程度是他們的兩倍。

亞美尼亞人都是虔誠的基督徒。讓他們自豪的是,他們皈依基督教的時間比羅馬人還早,因此,他們的教堂保留了一些古老的體制,包括神職世襲制。這一制度在那些西方正統的天主教徒眼中,簡直大逆不道。所以,當庫爾德的穆斯林對這一地區大肆燒殺搶掠時,歐洲只是袖手旁觀,無動於衷。

在世界大戰期間,亞美尼亞又一次遭殃——協約國為了替美索不達米亞的英國部隊解圍,便從亞美尼亞包抄土耳其軍隊的後路。凡湖、烏爾米耶湖——它們雖可躋身世界最大高山湖泊之列卻一向鮮為人知——的地名也突然出現在時事新聞之中,甚至古拜占庭的亞洲前沿重鎮——埃爾祖魯姆——自十字軍之後也從沒有受到過這麽多人的關注。

當戰爭結束時,苟延殘喘的亞美尼亞人帶著對所有踐踏過他們的民族的詛咒加入了蘇聯的陣營,在高加索山腳下的黑海與裏海之間,建立了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加盟共和國。這讓全世界大吃了一驚。

下面,讓我們繼續向西進入小亞細亞高原。介紹完土耳其的殘暴統治的犧牲品,我們該介紹土耳其自己了。

小亞細亞原來只是奧斯曼大帝國的小小行省,今日則是土耳其人統治世界的一個美夢的遺產。這片高原北起黑海,西隔馬爾馬拉海、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與歐洲相望,南瀕地中海,托羅斯山橫亙整個南部,將地中海與內地隔開。在這片地勢較低的高原上,橫貫著一條著名的鐵路線,就是所謂的巴格達鐵路。在過去30年的歷史中,這條鐵路線一直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這條重要的鐵路線始終是英國與德國爭奪的對象,因為它將伊斯坦布爾與底格裏斯河上的巴格達連接起來,在這條鐵路線上還有西亞重要港口土麥那、敘利亞的大馬士革和阿拉伯世界的聖城麥地那(位於沙特阿拉伯西部,穆罕默德曾在此傳教,是伊斯蘭教第二聖城——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