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滿為患的小島(第4/5頁)

泰晤士河流經奇爾頓山和懷特霍斯丘陵之間,為牛津大學的劃船比賽提供了足夠方便的河水。最後,這條河就進入位於東盎格魯山與北當山之間的泰晤士河谷。如果不是連接大西洋與北海的多佛爾海峽將這部分白堊石地區攔腰斬斷,泰晤士河有可能一直流向法國。

就在這條河上,屹立著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倫敦的誕生絕非偶然,也不是統治者異想天開的產物,就像羅馬或者其他許多已經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的城市一樣,它之所以出現在這裏,完全是由於經濟的需要。為了使南北交通不必受制於那些無恥的渡船夫,人們決定在河上建一座橋。橋址選擇在河運的終點處,河面又不很寬,足可以讓2000多年前的建築師造出一座安全穩固的橋梁,使商賈、貨物可以輕松渡河。倫敦城就出現在這裏。

當羅馬人離開之後,整個英倫三島已經面目全非,但倫敦依然挺立。時至今日,這座城市已擁有800多萬人口,比紐約多整整100萬人。面積為古代最大的城市巴比倫城的5倍,是巴黎城的4倍。倫敦城內高層建築不多,英國人不喜歡住在鴿子籠一樣的高樓大廈之中,這樣可以維護個人的小天地,不受他人幹擾,因此整個城市一直在向水平方向擴展,而美國的城市恰恰相反,始終在向上成長。

倫敦的中心地區,即“城區”,現在只是一個工場,或者辦公地區。在1800年,這裏還有13萬居民,現在僅剩下不到1.4萬人了。英國有龐大的資金用於對外投資,每天有大約50萬人從四面八方來到城區辦公,監察著幾百億資金的流通與運作,同時還要支配從殖民地運來的數不清的貨物。這些產品從倫敦塔一直延伸到20英裏以外的倫敦橋下。

為了保證泰晤士河隨時隨地暢通無阻,人們沿河兩岸修建了許多船塢和倉庫,以管理船舶,解決貨物運輸的問題。如果你想了解國際貿易是怎麽回事,你就應當去這些倉庫參觀一下。然後,你會遺憾地發現,美國紐約不過就是一個偏僻的村莊而已,離國際貿易主幹線還有很遠的一段距離。不過,這種情況很可能會改變的。因為,國際貿易的中心已經有了向西遷移的傾向,但是倫敦仍是國際貿易的領頭羊,對外貿易技巧的知識仍具優勢,而紐約則剛剛起步,只能望其項背。

大不列顛:燈塔之國

我們已經偏離主題了,現在回到我們的話題上來,讓我們去看看1500多年前的英國平原。它的整個南部邊緣群山環繞,在最西端是康沃爾半島,隔著英吉利海峽與法國的布列塔尼遙遙相對。康沃爾是個神奇的地方,直到200年前,當地的凱爾特人還保留著自己的語言。那裏許多奇怪的石柱與布列塔尼的石柱極為相似,以致人們認為從前居住在這兩個地方的居民本是同根。另外,康沃爾半島還是被地中海水手發現的英格蘭土地的第一個地方。腓尼基人尋找鉛、鋅、銅(請記住,這個民族最為鼎盛的時期就是在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的探險隊在遠征路上曾到過錫利群島。在那裏,他們遇到了一群來自大霧彌漫的大陸的野蠻人,還和他們進行過物物交換的貿易。這一半島上最重要的城市是軍港普利茅斯,這裏除了偶爾有幾艘大西洋汽船往來,極少能見到其他船只。

在康沃爾半島的另一側是布裏斯托爾灣,它在17世紀的地圖上被標注為“錯誤的海峽”,因為從美洲返回的船長們常常將這裏誤認為是英吉利海峽,從而進入這片惡浪滔天的水域,導致船毀人亡。

北海

布裏斯托爾灣北邊靜臥著威爾士群山。從前,這是座毫無用處的大山,由於人們在這裏發現了煤、鐵礦藏,並在安格爾西島附近發現了銅礦,所以這片寂寥的大山現在成為英國最富裕的工業基地之一。加的夫原本是古代羅馬人修築的要塞,現在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煤炭中心之一。與倫敦之間靠一條從塞文河下穿過的鐵路相連,這個隧道工程可以與連接威爾士大陸和安格爾西島及霍利黑德島的跨海大橋工程相媲美。從霍利黑德島出發,人們可以直接到達愛爾蘭首都都柏林的港口金斯敦。

工廠征服了農田

英格蘭的地形呈四邊形,每一個城市和村鎮都因年代久遠、歷史悠久而飽經滄桑。我們幾乎都不敢提及它們的名字,因為這會使這部世界歷史寫成整卷的英國地理。這一片古老的土地至今仍是英國地主階級的支柱。法國幾乎沒有大地主,在那裏,小地產所有者的數量是英格蘭的10倍。丹麥的小地主就更多了。這樣的鄉紳階級的地位已江河日下,作為一個遺老集團,他們除了讓別人學會怎麽穿高爾夫球褲,就是靠打獵來消磨時光,除此之外,再沒有什麽重要的價值。但是,這種退步並不是他們自己造成的,而是由於詹姆士·瓦特發明了那實用而有效的蒸汽機,使我們的社會經濟格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革。格拉斯哥大學的這位工具制作者從小就偏愛數學,當他開始擺弄祖母的小茶壺時,蒸汽還只局限於緩慢而又費力的水泵裏。可是,在他去世後,蒸汽簡直成了世界的主宰,而土地卻不再是致富的主要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