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幾頁文件創造的國家(第2/2頁)

隨後外國資本迅速地流入了默茲河谷,這裏有著豐富的煤礦,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裏,比利時已經成為歐洲領先的工業國之一。就從那時開始,這個國家的瓦隆人地區或者法語地區(布魯塞爾以西)開始繁榮起來。雖然它只有全國42%的人口,但它卻很快成為全國最富饒的地區。與此同時,佛蘭芒人卻成為半受奴役的農民階級,文明家庭的客廳絕對不允許講佛蘭芒語,他們的語言只能在廚房和馬廄裏聽得到。

形成中的煤

雖然國際會議曾被人們認為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爭端,穩定和平(就像一個世紀前的凡爾賽會議),但是,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卻又進一步將事情復雜化。會議認為,應該將比利時與荷蘭合並為一個單一的王國,從而可以出現一股強大勢力與法國抗衡。

這場奇特的政治聯姻終於在1830年宣告結束,這是因為比利時人起來反抗荷蘭人,而法國人(如預料的那樣)沖過來幫助比利時人。聯盟國家(總是稍遲一步)也進行了幹預,於是科堡王室的王子、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叔叔(利奧波德一世,比利時國王。他是一位十分嚴肅的紳士,對親愛的小侄女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被擁為比利時國王。他那時剛剛拒絕了希臘人的類似的擁戴,並對此選擇沒有任何後悔,因為這個新王國最終還是獲得了勝利,雖然斯海爾德河的河口仍然在荷蘭人手中,但是安特衛普卻再度成為西歐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接下來,歐洲列強正式宣布比利時為“中立國”,但是利奧波德國王(王朝奠基者的兒子)非常聰明,對這種“請勿踐踏草坪”之類的紙上協議不抱任何幻想。他努力要使自己的國家擺脫那種仰人鼻息,靠周邊強國的恩惠才得以生存的三流小國地位。當一位名叫亨利·斯坦利的紳士從非洲中部歸來時,利奧波德國王盛情邀請他到布魯塞爾來,他們的會晤就產生了國際非洲協會,這個協會使比利時成為現代世界最大的殖民強國之一。

比利時地處北歐最繁榮地區的中心,地理位置優越,所以它今天所面臨的問題不再是經濟問題了,而是民族問題。在基礎教育、科學和文化發展等方面,比利時第一大民族佛蘭芒人已經迅速地趕超上了第二大民族——講法語的瓦隆人。佛蘭芒人一直在為爭取國家政權而鬥爭,因為他們在王國建立以來就失去了應得的國家管理權。他們堅持要求佛蘭芒語與法語絕對平等。

這個問題的討論到此為止。因為,它使我感到困惑:我不明白為什麽事情會發展到這一地步。佛蘭芒人與瓦隆人有著共同的種族起源,共享將近2000年的共同歷史,可是他們卻像貓和狗一樣,不能和平共處。在下面的有關章中,我會談到瑞士人,他們講四種語言——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和列托-羅馬語(這是一種奇怪的羅馬方言,只在恩加丁山區才得以完整保留),可是他們卻和睦相處,沒有什麽根本矛盾。民族矛盾總有原因,但是我承認,它超出我的理解能力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