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一個嶄新的世界(第3/3頁)

為了讓不斷增加的工廠持續開工,那些已經成為國家主人的工場主們需要更多的原材料和煤,尤其是煤。同時,大部分人的思維還停留在17世紀,依然固守著將國家視為一個王朝或政治團體的舊觀念。這一僵化的中世紀體制突然面臨一大堆機械和工業世界的現代化的難題,它只能根據幾個世紀前的遊戲規則,盡力而為。各國分別創建了龐大的陸軍和海軍,用來奪取遠方的土地。哪裏尚有一小塊無主的土地,哪裏就會出現英國、法國、德國或俄國的殖民地。若當地居民起來反抗,他們就會慘遭屠殺,但很少有人反抗。殖民地有一條原則:只要當地人不妨礙自己開采鉆石、煤礦、油田或橡膠園,就能過上和平安寧的生活,並且還能從外國人的占領中撈到不少好處。

有時,剛好有兩個正在尋找原料的國家同時看中了同一塊土地,於是便導致了戰爭。這種事發生在15年前,俄國與日本為爭奪屬於中國的土地,就曾大打出手。不過,這樣的沖突只是個例外,因為沒人願意打仗。事實上,對於20世紀初的人們來說,大規模使用士兵、軍艦和潛艇進行相互殺戮是非常荒謬的。暴力在他們看來,只限於把不受限制的君權和鉤心鬥角的王朝聯系在一起。每天,他們在報紙上讀到的是各種新奇的發明創造,或看到一組組英國、美國、德國的科學家們通力合作,投身於某項醫學或天文學的重大進步。他們終日忙碌在商業、貿易和工業的世界裏。只有少數人注意到制度的發展(在這個人們抱有共同理想的大社會中)已經落後了幾百年。他們試圖提醒其他人,但那些人只專注於自己眼前的事務。

我已經用了太多的比喻,請原諒我再用一個。埃及人、希臘人、羅馬人、威尼斯人以及17世紀商業冒險家們的“國家之舟”(這個古老而可信的稱謂總是那麽生動和形象)是一條堅固無比的船,使用非常好的木材建造,並由熟悉船員和船只性能的領導者指揮。對於祖先傳下來的導航術的局限性,他們了如指掌。

隨後到來的是鋼鐵與機器的新時代。先是這只老船的一部分,後來是整個國家之船都全然變樣了。它的體積增大許多,蒸汽機取代了船帆。客艙的條件大為改觀,可更多的人被迫下到鍋爐倉去。盡管工作很安全,報酬也不斷增加,但是人們並不喜歡它,就像不喜歡以前操縱帆船索具的危險工作一樣。後來,不知不覺地,古老的木船變成了煥然一新的大遊輪。但是,船長和船員沒有任何改變。他們仍照100年前的方式被任命或被選舉上來。他們所學的航海術還是15世紀的老式航海術,他們的船艙內懸掛的是路易十四和弗雷德裏克大帝時代的航海圖和信號旗。總之,他們已經無法勝任這項工作,盡管他們本身並沒有過錯。

國際政治的海洋並不遼闊。當眾多帝國與殖民地的船只在這片狹窄海域中相互競逐時,就注定要發生事故,而且也確實發生了。如果你冒險經過那片海域,你就可以看到失事的殘骸。

這個故事的道理其實很簡單。當今的世界迫切需要那些能擔負起新的領導職責的人才。他們具備遠見和膽識,能清醒意識到我們的航程才剛剛開始,必須學習一套全新的航海藝術。

他們將經過多年的學徒階段,必須排除種種反對和阻撓才能達到自己的頂峰。當他們抵達指揮塔時,那些嫉妒的船員也許會發生嘩變,殺死他們,但是總會有那麽一天,會有一個人脫穎而出,帶領船只駛進平安港,他將成為新時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