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一個嶄新的世界(第2/3頁)

為什麽會出現這麽離譜兒的情況呢?原因非常簡單。我們所謂的現代人其實一點兒都不“現代”,正相反,我們仍然屬於穴居人的最後幾代。新時代的地基只是在不久前奠定的。只有當人類有勇氣去質疑一切,並以“知識與理解”作為創造一個更理性、更寬容的人類社會時,人類才第一次有機會變得真正“文明”起來。第一次世界大戰正是這個新世界所經歷的“成長中的陣痛”。

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裏,人們會寫出一本又一本的書籍來證明,是這個或那個人導致了這場戰爭。社會主義者也會紛紛發表著作,譴責“資本家”們為“商業利益”而發動了這場戰爭。資本家們會極力反駁,他們在戰爭中失去的遠遠多於他們的所得——他們的子女最先奔赴戰場並戰死。他們還會證明,各國銀行家是如何為阻止戰爭的爆發而傾盡全力。法國歷史學家會嚴厲譴責從查理曼大帝時代一直到威廉·霍亨索倫統治時期德國人所犯的滔天罪行。德國歷史學家同樣會還以顏色,痛斥從查理曼時代到布思加雷首相執政時期的法蘭西的深重罪孽,然後他們自我滿足地指責對方“引發了這場戰爭”。各國的政治家們,無論是已故的還是健在的,他們都拿起打字機,解釋說他們如何盡力阻止戰爭爆發,而那邪惡的對手又是如何迫使他們卷入戰爭,等等。

100年後的歷史學家會對那些道歉和辯白不屑一顧,他們將會看透外表下面的真實動機。他會明白,個人的野心、邪惡或貪婪與戰爭的最終爆發關系不大。造成這一切災難的根源,其實早在我們的科學家忙著創造一個由鋼鐵、化學和電力組成的新世界時就已經種下了。他們忘記了人類的思想比眾所周知的烏龜還要緩慢、比出名的樹獺還要懶惰,跟隨一小撮膽大妄為的領導後面從100年走到300年。

披著羊皮的祖魯人依然是祖魯人;一只會騎自行車、會抽煙的狗,也依然是狗。同樣的道理,一個有著16世紀思維的商人,即使他開著1921年的新款羅爾斯·羅伊斯汽車,他依然是只有16世紀商人思維的人。

如果你們還不明白這一道理,不妨多讀幾遍。你們就會明白最近6年為什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也許我應該給你們舉一個你們更熟悉的例子,來告訴你們我的意思。在電影院裏,銀幕上常常會出現笑話和滑稽的解說詞。下一次進影院的時候,你注意觀察一下觀眾的反應。一些人似乎很快就理解了笑話的意思,哈哈大笑起來。他們用了不超過1秒的時間。有一些人則慢了一拍,他們要花上二三十秒才笑出聲來。最後,就是那些勉強能識幾個字的人,他們在反應快的開始破譯下一段話時才對上一段若有所悟。正如我要向你們說明的是,人類的生活也是如此。

在前面的章節裏,我曾經告訴過你們,羅馬最後一位皇帝去世整整1000年後,羅馬帝國的概念依然並未隨之消失。它導致無數“帝國復制品”層出不窮。它使得羅馬主教有機會成為整個教會的首腦,因為他們正好代表羅馬教廷最高權力這一理念。它驅使許多原本善良的蠻族酋長卷入一種充滿犯罪和無休止殺戮的生涯,因為他們被這個富有魔力的“羅馬”一詞迷住了心竅。所有這些人,無論教皇、皇帝還是普通士兵,他們與我們本無多大差異。只不過他們生活在一個羅馬傳統籠罩下的世界,而傳統是某種永不磨滅的東西,代代相傳。所以,他們殫精竭慮,耗費終生,為了一種今天很難尋覓的無可取代的事業而戰。

在前面另一章裏,我還告訴過你們,宗教改革一個世紀後,規模空前的宗教戰爭爆發了。如果我們將關於30年戰爭那一章和有關發明創造的章節作個對比,就會發現這場血腥的大屠殺正好發生在第一台笨重的蒸汽機在法國、德國和英國的科學家的實驗室裏誕生的時候,但是世界上大多數人對這些奇特的機器毫不理會,依然沉浸在那些龐大而空洞的神學問題的爭執中。在今天,這些只會令人打哈欠,但不會讓人生氣。

事情就這樣發展著。1000年後,歷史學家將會用同樣的詞句來描述已經過去的19世紀的歐洲。他們會發現,當大部分人們致力於可怕的民族戰爭時,在他們身邊的各實驗室裏全是一些對政治毫不關心的人,這些人只想更多地揭示自然的眾多奧秘。

慢慢地,你們就能理解這番話的用意。在不到一代人的時間裏,工程師、科學家、化學家已經讓歐洲、美洲及亞洲遍布他們發明的大型機器、電報、飛行器和煤焦油產品。他們創造了一個嶄新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裏,時間和空間變得無足輕重。他們發明出各式各樣的新產品,並降低價格,幾乎每一個家庭都能買得起。我已經給你們講過了這些,但我認為值得在這裏重復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