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機器的時代(第3/3頁)

汽船的起源

當這些擁有實用思想的工程師們正專心致志地琢磨著他們的“熱力機”時,另一群“純”科學家們(就是那些每天花14個小時研究“理論性”科學現象的人們,沒有這樣的理論,任何機器的進步都沒有可能)正沿著一條新的線索前進,這條線索有可能引領他們深入到大自然最神秘、最隱蔽的領域。

2000年前,許多希臘與羅馬哲學家(最著名的有梅裏塔斯的泰勒斯及普林尼。公元79年爆發的維蘇威火山淹沒了羅馬古城龐培和赫庫蘭尼姆,親臨現場觀察的普林尼也不幸罹難)已經察覺到一個怪異的現象:如果用羊皮摩擦琥珀,就能在琥珀周圍看到一些奇怪的稻草和羽毛。中世紀的經院學究們對這種神秘的“電”力現象並不感興趣。在文藝復興後不久,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的私人醫生威廉·吉爾伯特就寫了他那篇著名的論文,探討磁的特點和習性。在30年戰爭期間,氣泵的發明家、瑪格德堡市長奧托·馮·格裏克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發電機。在隨後的一個世紀裏,大批科學家投入對電力現象的研究。1795年,至少有3位科學家發明了著名的“萊頓瓶”。同時,世界聞名的美國天才本傑明·富蘭克林,繼本傑明·湯姆森(因親英而逃離新罕布爾什,後以朗福德伯爵而聞名)之後,將注意力轉向這一領域。他發現閃電與電火花同屬於一種電力現象,他就為研究這個付出了畢生的精力。接下來就是伏特和他的“電堆”,還有迦瓦尼、戴伊、丹麥教授漢斯·克裏斯琴·奧斯忒德、安培、阿拉果、法拉第等耳熟能詳的名字。他們終其一生,勤奮不懈地探索著電力的本質。

他們把自己的發現無償地獻給了世界。塞繆爾·莫爾斯(同福爾頓一樣最初是一名藝術家)認為,他能利用這種新發現的電流,把信息從一個城市傳遞到另一個城市。他打算采用銅線和自己發明的一個小機器來完成這項工作。人們當然給了他無情的嘲笑。莫爾斯不得不自己掏錢做實驗,很快他就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積蓄。人們對他的嘲笑聲就更大了。莫爾斯請求國會幫助他,國會的一個特別財務委員會答應為他提供所需的資金。但是,國會議員對此毫無興趣,他不得不苦苦等上12年,才最終拿到一小筆議會撥款。就這樣,他在紐約和巴爾的摩之間建造了一條“電報”系統。1837年,在紐約大學的一個報告廳裏,莫爾斯第一次成功地演示了“電報”。1844年5月24日,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長途電報從華盛頓發至巴爾的摩。而今天,電報線覆蓋了整個世界,我們將消息從歐洲發到亞洲只需要短短幾秒鐘的時間。23年後,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利用電流原理發明了電話。又過去了半個世紀,意大利人馬可尼對這種思想進行了改進,發明了一種傳輸信息的方法,完全不同於老式的金屬線的訊息傳送系統。

當新英格蘭人莫爾斯為他的“電報”忙得不可開交時,約克郡人米切爾·法拉第於1831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發電機”。當時,歐洲因法國的七月革命而政局動蕩,人們惶恐不安,根本沒人留意到這項改變世界的發明。第一台發電機自誕生以來不斷改進,到今天,它不僅能為我們提供熱力、照明(你知道,愛迪生於1878年發明的小白熾燈泡就是在同世紀四五十年代英國及法國的實驗基礎上改進而來的),還為各種機器提供了強勁動力。如果我沒有估計錯的話,那麽電動機將很快徹底取代蒸汽機,就像古代較高級的史前動物取代了他們生存效率低下的鄰居們一樣。

就我個人來說(在機械方面,我是一個門外漢),我將非常樂於見到這種情形的發生,因為用水力帶動的發電機是人類清潔而健康的忠仆。而18世紀最大奇跡的“蒸汽機”則是一個充滿噪音的肮臟玩意兒,它讓我們的地球豎滿無數荒謬可笑的大煙囪,沒日沒夜地傾吐著滾滾的灰塵與煤煙。並且,為了填滿其“無底洞”的胃,數不清的人必須不懼艱險在地底深處挖煤,隨時都會有生命危險。

如果我是一位可以隨意發揮想象力的小說家,而不是一名尊重事實的歷史學家,我一定會描述一下那快樂的一天。那天,最後一部蒸汽機車被送進自然歷史博物館,置於恐龍、飛龍及其他早已絕跡的動物的屍骨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