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民族獨立(第3/7頁)

梅特涅的計劃再一次因英國人從中作梗而流產。英格蘭最偉大之處並不在於它龐大的殖民地、令人羨慕的財富或者它天下無敵的強大海軍,而是它數之不盡的獨立市民以及他們心中根深蒂固的英雄主義情結。英國人向來遵紀守法,因為他們明白尊重他人的權利是文明社會與野蠻社會的根本區別。因此,他們從不違法亂紀,不過,他們也拒絕他人幹涉自己的思想自由。如果他們認為政府在某件事情上做錯了,他們就會挺身而出,大聲說出自己的觀點。而他們所指責的政府也懂得尊重他們,並會全力保護他們免遭暴徒的迫害。自蘇格拉底時代開始,大眾便熱衷於迫害那些在思想、智慧及勇氣上超群的人。只要世界上存在著某項正義的事業,無論距離多麽遙遠,無論多麽不受人歡迎,總會有一群英國人成為這項事業的熱切支持者。總的來說,英國民眾與生活在其他國家的民眾並沒有什麽區別。他們是現實主義者,為日常生計忙碌奔波,很少將時間和精力花在“不切實際的冒險活動”上。不過對那些敢於拋下一切去為亞洲或非洲的窮苦百姓而不惜犧牲一切的“古怪”鄰居,雖然他們不能理解,但會抱以相當的敬慕。若這個鄰居不幸戰死異鄉,他們會為他舉行莊嚴盛大的公共葬禮,並以他英勇的騎士精神作為榜樣來教育孩子們。

門羅主義

即使是神聖同盟無所不在的密探對這種根深蒂固的民族特性也無計可施。1824年,偉大的拜倫勛爵揚起帆船的風帆,駛往南方去增援希臘人民。這位年輕的英國富家子弟曾以自己澎湃的詩歌讓全歐洲人為之熱淚盈眶。3個月後,消息傳遍了整個歐洲:他們的英雄死了,死在了邁索隆吉這最後一塊希臘營地。英雄拜倫的壯烈犧牲,喚醒了歐洲人的激情與想象力。在整個歐洲,各個國家都自發成立了援助希臘人的團體。美國革命的老英雄拉斐特在法國為希臘人的自由事業大聲疾呼。巴伐利亞國王派遣了數百名官兵前往希臘。救濟金和補給源源不斷地運到邁索隆吉,支援那裏正在忍饑受餓的起義英雄們。

在英國,喬治·坎寧挫敗神聖同盟幹涉南美革命的企圖後,當上了英國首相。現在,他發現第二次挫敗梅特涅的時機已經到了。此時,英國與俄羅斯的艦隊早在地中海蓄勢待發。他們的政府不敢繼續壓制人民支援希臘起義者的熱情,因此他們派出了軍艦。作為基督教的忠誠捍衛者(法國一廂情願的想法),不甘落後的法國艦隊也出現在希臘海面。1827年10月20日,英、俄、法三國的軍艦襲擊了納瓦裏諾灣的土耳其艦隊,將之一舉摧毀。勝利的消息傳來,引起了歐洲歷史上空前熱烈的歡呼。那些在本國享受不到自由的西歐人和俄國人,通過在想象中參與希臘人民的起義事業,心靈上得到極大的慰藉。1829年,希臘和歐洲人民的努力得到了回報,希臘獲得了獨立,而梅特涅反動的“穩定”政策又一次以慘敗而告終。

如果我在這麽短的篇幅裏向你們詳述發生在各國的民族獨立戰爭,那將是荒謬可笑的。關於這一主題,已經出版過大量優秀的著作。我之所以用一定篇幅來描述希臘人民的起義,因為這是對維也納會議構建的“維持歐洲穩定”的堅強堡壘的第一次成功的突破。雖然反動的堡壘依然存在,梅特涅等人還在繼續發號施令,但他們的末日即將到來。

在法國,波旁王朝完全無視文明戰爭理應遵循的規則和法律,大力推行著幾乎讓人無法忍受的警察制度,想以此來消除法國大革命的影響。當路易十八於1824年去世時,可憐的法國人民已經飽受了9年所謂的“和平生活”。事實證明,屈辱的“和平生活”比帝國時代的10年戰爭更加悲慘。路易十八終於走了,他的王位由他的弟弟查理十世繼承。

路易是著名的波旁家族的成員,這個家族盡管不學無術,可記仇心卻大得出奇。路易永遠記得那天早晨,他和兄弟被送上斷頭台,他既恐懼又悲憤。這一幕一直縈繞在他的記憶裏,時時提醒他:一個不能認清形勢的國王會有什麽樣的下場。與路易十八截然不同的是,查理十世是一個在未滿20歲時就已欠下5000萬巨債的花花公子,不僅記不住任何教訓,而且對建功立業也沒有什麽期待。他剛即位,就迅速建立起一個“為教士所治、為教士所有、為教士所享有”的新政府。我們不能把說這話的威靈頓公爵稱為一個激進的自由派,然而,查理如此統治,甚至讓這位最敬重既成法律和秩序的友人也深感厭惡。當他試圖壓制敢於批評政府的報紙,並解散支持言論自由的議會時,他的日子也快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