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民族獨立(第2/7頁)

在此後的5年裏,玻利瓦爾為這項前途並不光明的偉大事業付出了一切。他將自己的全部財產捐獻給革命。不過,若非得到海地總統的援助,他的最後一次遠征是不可能獲得勝利的。於是,爭取獨立的起義烈火迅速蔓延到整個南美大陸,很快西班牙發現如果沒有援助,它不可能鎮壓這場叛亂。於是,它急忙向神聖同盟求助。

這一形勢使英國深感憂慮。如今,英國的船主已經取代了荷蘭,成為全世界最主要的海上承運商。他們正急切期盼著從南美人的獨立浪潮中狠賺一把。因此,英國人希望美國能夠從中幹預。可是美國參議院並沒有制訂這樣的計劃,就是在眾議院裏,也有很多人反對幹涉西班牙的事務。

恰逢此時,英國內閣更叠。輝格黨下台,托利黨人上台組閣。精明幹練、善用外交手腕的喬治·坎寧當選國務大臣。他發出暗示,只要美國政府願意出面反對“神聖同盟”鎮壓南美殖民地起義的計劃,那麽英國很樂意用自己的全部海上力量來支持美國政府。這樣,在1823年12月2日,門羅總統對議會發表了著名的宣言:“任何同盟國想要在西半球的任何部分擴張勢力的行為,將被美國視為對自身和平與安全的威脅。”他還進一步警告說,“美國政府將把神聖同盟的企圖當作是對美國不懷好意的具體表現”。四個星期以後,“門羅主義”的全文在英國報紙上刊登了,這就迫使神聖同盟的成員們在幫助西班牙與得罪美國之間作出選擇。

梅特涅猶豫了。從個人來說,他願意去冒險得罪美國人(自1812年失敗的美英戰爭後,美國的陸海軍一直軍備懈怠),不過坎寧滿含威脅的態度以及歐洲大陸自身存在的麻煩使他不得不小心謹慎。於是,遠征被迫擱淺,南美及墨西哥最終獲得了獨立。

至於在歐洲大陸,動亂則來得更加猛烈。1820年,神聖同盟派遣法國軍隊進入西班牙,充當和平衛士。不久之後,當意大利的“燒炭黨”(燒炭工人的秘密會社)為建立統一的意大利大造聲勢,並最終發動了一場反抗那不勒斯的統治者斐迪南的起義時,奧地利軍隊開進了意大利,執行同樣的“和平衛士”的命令。

此時,俄羅斯也傳出了壞消息。亞歷山大沙皇的去世引發了聖彼得堡革命的爆發。因為起義發生在十二月,所以也被稱為“十二月革命”。這場短暫的流血鬥爭最後導致許多優秀的愛國者被絞死或流放西伯利亞。他們是亞歷山大晚年的反動分子的眼中釘,因為他們竟想在俄羅斯建立一個立憲政府。

更糟糕的情況接踵而至。在艾克斯·拉·夏佩依、在特波洛、在萊巴赫,最後在維羅納,梅特涅召開了一連串的會議,試探是否能夠確保歐洲各君主國繼續對他支持。各國的代表們一如既往地準時到達這些風景宜人的海濱勝地(這裏是奧地利首相經常度夏的地方),共商“穩定”歐洲的大計。他們異口同聲地承諾全力鎮壓起義,可每個人都顯得有些底氣不足。人民的情緒開始變得越來越躁動不安,尤其以法國為最,國王的寶座已經搖搖欲墜。

可是,真正的麻煩是從巴爾幹半島開始的,這裏自古以來就是大陸的入侵者進入西歐的門戶。騷亂首先爆發在摩爾達維亞。該地原為古羅馬的達契亞行省,於3世紀脫離了羅馬帝國。從那以後,摩爾達維亞就是一塊迷失的土地,就像是亞特蘭帝斯洲(傳說中沉沒於大西洋中的島嶼)。當地人民仍舊講古羅馬語言,稱自己為羅馬人,稱他們的國家為羅馬尼亞。1821年,一位年輕的希臘人亞歷山大·伊普息蘭迪王子發動了一場反抗土耳其人的起義。他告訴自己的追隨者,他們能夠得到俄國的支持。梅特涅獲悉後,立刻派特使風塵仆仆地趕往聖彼得堡,用“和平與穩定”的理論說服了沙皇,最終拒絕對羅馬尼亞人施以援手。伊普息蘭迪被迫逃亡奧地利,並在那裏度過了7年的監獄生活。

在1821年這個多事之秋,同年,希臘也發生了暴動。從1815年開始,一個秘密的希臘愛國者組織就一直為暴動作準備。他們出其不意地在摩裏亞(古伯羅奔尼撒)先發制人,趕走了當地的土耳其駐軍。接著,土耳其人以慣常的方式進行反擊。他們逮捕了君士坦丁堡的希臘大主教,他是許多希臘和俄羅斯人心目中的教皇。1821年的復活節,土耳其人把希臘大主教處以絞刑,同時被處死的還有多位東正教主教。希臘人則返回了摩裏亞半島首府特裏波利,屠殺了那裏所有的伊斯蘭教徒。土耳其人也不甘示弱地襲擊了希俄斯島,屠殺了那裏2.5萬名基督徒,並將4.5萬人賣到亞洲與埃及去做奴隸。

希臘人向歐洲各國宮廷發出了求援的呼聲,但是梅特涅卻說希臘人的壞話,稱他們是“自作自受”(在此我並非使用雙關語,而是直接引用那位殿下的原話,他對沙皇說:“暴亂的烈火應該任其在文明的範圍外自行熄滅”)。於是,歐洲通往希臘的邊界被關閉,阻止各國的志願者去援救為自由而戰的希臘人民。在土耳其人的要求下,一支埃及部隊登陸摩裏亞。不久之後,土耳其的國旗又飄揚在雅典的古老堡壘——雅典衛城的上空。隨即,埃及軍隊以“土耳其方式”平定了這個國家。梅特涅密切注視著事態的發展,以為這“破壞歐洲和平的企圖”很快就會成為陳芝麻爛谷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