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法國大革命(第4/5頁)

當“國民會議”,也就是三級會議開始討論法蘭西王國的局勢時,國王大發雷霆,然後他再次猶豫不決。他宣稱他絕對不會放棄自己的絕對君權。爾後他就外出打獵了,把對國家大事的所有煩惱焦慮拋到了九霄雲外。當他打獵回來,他又讓步了。這位國王似乎養成這樣的習慣,他總是喜歡選擇錯誤的時間用錯誤的方法來做一件正確的事情。當民眾吵吵嚷嚷,提出A要求,國王對他們大發雷霆,不給他們任何好果子吃。之後,當叫囂的貧民包圍了陛下的宮殿,國王便屈服了,答應給人民要求的東西。不過此時,人民提出的已經是A要求加上B要求,鬧劇就這樣重復地演下去。當陛下正準備屈服於自己熱愛的人民,向同意A要求及B要求的文件上簽上自己的大名時,人民又變卦了。他們威脅說,除非陛下答應A要求加B要求加C要求,否則就要殺掉所有王室成員。就這樣,人民的要求一項項增加,用盡了整個字母表,直到把國王送上了斷頭台。

很不幸的是,國王總是比形勢慢半拍,而他自己永遠認識不到這一點,甚至當他將自己高貴的頭顱擱放在斷頭台上時,他仍覺得自己是一個飽受迫害與虐待的人。他傾盡自己有限的能力,來關愛自己的臣民,可這些家夥回報他的卻是天底下最不公正的虐待。他永遠也不明白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麽?

我經常提醒你們,歷史沒有“假如”。我們可以很輕松地說,“假如”路易十六是一個精力充沛、鐵石心腸的人,那麽法國的君主專制也許就會幸存下去,但國王並不能主宰一切。“即便”他擁有拿破侖般的冷血和才幹,在那艱苦的歲月裏,他的王位也很可能斷送在他的妻子手中。王後瑪麗·安東奈特是奧地利皇太後馬利亞·特利莎的千金。她的身上綜合了那個時代典型的美德與惡習。

面對三級會議的威脅,瑪麗·安東奈特不甘心無所作為,決定采取行動,策劃了一個反革命陰謀。內克爾被突然免職,皇家軍隊應召進駐巴黎。當消息傳開,憤怒的民眾沖向巴士底獄。1789年7月14日,起義的人們搗毀了這座熟悉且倍遭憎恨的權力象征。它早就不是政治監獄,現在只是用作關押小偷和輕微刑事犯的城市拘押所。許多貴族感到情況不妙,紛紛倉皇出逃。國王和平常一樣什麽也沒有做。巴士底獄被攻占的那天,他優哉遊哉地去皇家林苑打獵一天,最後還因射死幾只鹿而興奮不已。

8月4日,國民議會開始工作了。在巴黎群眾的強烈的呼聲中,國民議會廢除了王室、貴族及教士的一切特權。8月27日,發表了著名的《人權宣言》,它是法國第一部憲法的序言。到目前為止,局面還在控制之中,但是王室似乎並沒有接受教訓。人民普遍懷疑國王會再次幹預改革。結果在10月5日,巴黎發生了第二次暴動並蔓延到凡爾賽,直到人們將國王帶回巴黎市內的宮殿,暴亂才最終被平息。不放心把國王留在凡爾賽宮,人們希望密切監視他,以便控制他與在維也納、馬德裏及歐洲其他地區的親戚們的聯系。

與此同時,在第三等級的領袖貴族米拉波的領導下,開始整頓混亂的局勢。不幸的是,他還沒來得及挽救國王的地位,便於1791年4月2日去世了。他的死使路易開始擔心起自己的性命。6月21日傍晚,國王悄然出逃。人們根據錢幣上的頭像認出了他,在瓦雷鎮附近將他截住並送回了巴黎。

1791年9月,法國第一部憲法正式獲得了通過,完成使命的國民議會成員便打道回府了。1791年10月1日,立法會議召開,繼續國民議會未完成的事業。在這次民眾代表的新議會中,有許多激進的革命分子。其中最大膽、最激進的一個派別是雅各賓黨,這個黨派因經常在古老的雅各賓修道院舉行政治聚會而得名。這些年輕人(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來自職業階層)喜歡發表慷慨激昂、充滿暴力色彩的演說。當報紙將這些演說傳到柏林和維也納的時候,普魯士國王和奧地利皇帝便決定采取行動拯救他們的好兄弟。當時,列強們正忙於瓜分波蘭領土,那裏的不同政治派別相互爭鬥,使整個國家局勢十分混亂。任何人都可以任意占據一兩個行省。即便如此,歐洲的國王和皇帝們還是不願丟下路易十六,設法派出一支軍隊進入法國,解救自己落難的同胞。

巴士底獄

於是,整個法國突然陷入可怕的恐慌之中。多年饑餓與苦難所累積的仇恨,此時到達了可怕的頂峰。在巴黎,國王居住的杜伊勒裏宮遭到民眾的猛攻。忠於王室的瑞士衛隊拼死保衛他們的主子,但是優柔寡斷的路易在民眾正要撤退時下令停火。灌飽了劣質酒精的民眾,趁著血液裏的酒精的作用,在震天的喧囂聲中沖進王宮,將瑞士衛隊的士兵全部殺光。隨後,他們在會議大廳裏捉住了路易,宣布終止他的權力,並將他囚禁在丹普爾老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