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教會的崛起(第2/3頁)

與此同時,羅馬依然受到野蠻民族的侵略。當羅馬軍隊潰不成軍時,基督傳教士卻挺身上前,向野蠻的條頓人宣講他們的和平福音。這些傳教士意志堅強,視死如歸。他們講到拒不悔改的人在地獄的悲慘情形,這讓條頓人不由自主地受到深深的觸動。他們的話令不悔改的罪人開始擔心自己的未來。這給條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他們對古羅馬的智慧仍有很深的敬意。他們想,這些人既然來自羅馬,那他們講的大有可能是真的。這樣,在條頓人和法蘭克人聚居的蠻族區域,基督傳教很快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六個傳教士抵得上整整一個羅馬軍團的士兵。羅馬皇帝開始意識到,基督教完全可以被利用起來。於是在某些省裏,基督徒與信仰古老宗教的人們一樣,享有同等的權利,但是在4世紀後半期,還是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當時的皇帝是君士坦丁,也有人稱他為君士坦丁大帝(天知道人們為什麽這樣稱呼)。他是一個可怕的惡棍,不過在那個嚴酷的戰爭年代,一個仁慈溫順的皇帝是無法生存下去的。在其漫長坎坷的生涯裏,君士坦丁經歷了數不清的沉浮變幻。有一次他差點兒被敵人擊敗時,他想試試這個被傳得神乎其神的亞洲新神,看看他到底有多大威力,於是他發誓,如果在即將來臨的戰役中獲勝,他就信仰基督。神奇的是,他居然勝利了。從此,君士坦丁信服了基督教上帝的全能,並接受了基督徒的洗禮。

從那時開始,基督教得到羅馬官方的正式承認,大大加強了這個新宗教的地位。

但是,基督徒在羅馬的全部人口中只是一小部分,不足5%~6%。為贏得最終勝利,使所有群眾信仰基督,他們不得不拒絕一切妥協。各種舊神必須被摧毀,主宰世界的只能是基督教唯一的上帝。在一小段時間裏,熱愛希臘文化的朱利安皇帝努力拯救非基督教的神靈,使它們免於被損毀,但朱利安在波斯的一場戰爭中受傷身亡。他的繼任者朱維安皇帝重新建立起基督教的絕對權威,古老的異教神廟的大門一個接一個地被關閉了。查士丁尼皇帝繼位後,他下令在君士坦丁堡修建著名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把柏拉圖創建的雅典學院徹底關閉。

哥特人來了

那個可以自由地思想、隨時擁有自己夢想的古希臘時代終於結束了。

當以往的真理法則被野蠻和無知的洪水橫掃之後,閃爍其詞的哲學家就像一架不合格的羅盤,根本不能指引人們的生活。人們需要一些更積極而明確的東西,而這些正是教會可以提供的。

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裏,只有教會像巖石般堅強屹立,堅守住真理的陣地,從不放棄過自己認為神聖、正確的原則。這種堅定的勇氣不僅贏得了群眾的愛慕,也同時使羅馬教在羅馬帝國的衰亡中幸免於難。

不過,基督教獲得最後的勝利也存在一些僥幸的因素。5世紀,西奧多裏克建立的羅馬——哥特王國滅亡之後,意大利受到的外來侵略就少了很多。繼任哥特人統治意大利的倫巴德人、撒克遜人和斯拉夫人,他們屬於實力較弱的落後部落。在這種形勢下,羅馬的主教們才得以維持自己城市的獨立。很快,分散在意大利半島的帝國殘余只好承認羅馬大公(即羅馬主教)為他們政治和精神的領袖。

歷史的舞台已經為一位強人的出場做好了準備。這個人就是格利高裏,在590年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格利高裏出生於古羅馬的貴族統治階級,曾做過古羅馬城的市長。之後,他做了僧侶和主教。最後,他很不情願地(因為他本想做一名傳教士,到蠻荒的英格蘭向異教徒傳播基督的福音)他被拉到聖彼得大教堂,被任命為教皇。他統治了14年,到他去世的時候,整個西歐的基督教世界已正式承認羅馬的主教,即教皇為整個基督教會的領袖。

然而,羅馬教皇的勢力並沒有朝東方擴展。在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依然遵循古老的習俗,將奧古斯都和提庇留的繼任者(東羅馬皇帝)視為政府的最高統治者和國教的高級牧師。1453年,東羅馬帝國被土耳其征服,君士坦丁堡失陷。最後一位皇帝君士坦丁·帕利奧洛格在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台階上被刺死。

幾年前,帕利奧洛格的兄長托馬斯的女兒左伊公主嫁給俄羅斯的伊凡三世。這樣,莫斯科大公便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君士坦丁堡的繼承人。因此,古老的拜占庭雙鷹標志(東西羅馬時代的紀念物)成了現代俄羅斯的國徽。曾經僅僅是俄羅斯首席貴族的大公搖身變為沙皇。他擺出羅馬皇帝一樣的崇高與威嚴,讓人敬畏。在他面前,所有的臣民,不論地位高低,都是無足輕重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