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穆罕默德

趕駱駝的阿哈默德成為阿拉伯沙漠的先知,為了給唯一的真主安拉爭取更大的榮耀,他的追隨者幾乎征服了整個世界

在迦太基和漢尼拔的時代之後,我們就再未提及偉大的閃米特種族。如果你記性不錯,你應該還能想起他們充斥著古代世界故事中的每個章節。巴比倫人、亞述人、腓尼基人、猶太人、阿拉米爾人和迦勒底人,他們都屬於閃米特種族人,他們曾經統治西亞三四十個世紀。後來,他們被來自東方的印歐種族的波斯人和來自西方的印歐種族的希臘人所征服。亞歷山大大帝死後100年,腓尼基人的非洲殖民地迦太基城和羅馬共和國為了爭奪地中海統治權而展開了一場戰爭。迦太基戰敗滅亡,羅馬統治世界800年之久。7世紀的時候,又一支閃米特部族赫然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之中,挑戰西方世界的權威。他們就是阿拉伯人,遊牧在阿拉伯沙漠的天性溫和的牧羊人部落。他們從未流露出任何帝國野心的跡象。

後來,他們追隨了穆罕默德,騎上遠征的戰馬。在不到100年的時間裏,阿拉伯騎兵已經推進到歐洲中部,向渾身顫抖、驚惶失措的法蘭西農民宣揚“唯一的真主安拉”的榮耀和“真主的先知”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的逃亡

阿哈默德是阿布達拉和阿米娜的兒子,世人皆稱他為“穆罕默德”,意思是“將被贊揚的人”。他的生平事跡聽起來就像《一千零一夜》裏的某個章節。穆罕默德生於麥加,原來是趕駱駝的。他似乎是個癲癇病患者,每逢發病便會昏迷不醒。昏迷期間,他做了奇特的夢,聽見大天使迦伯列的聲音。後來,這些話被記載到聖書《古蘭經》裏。作為駱隊的首領,穆罕默德走遍了阿拉伯各地,經常與猶太商人和基督徒生意人交往。通過和他們的接觸,穆罕默德意識到崇拜唯一的上帝是件極好的事情。當時他的人民阿拉伯人還如其幾千年前的祖輩一樣,敬拜奇怪的石頭和樹幹。在他們的聖城麥加,至今保存著一座方形建築,那就是“天房”,裏面都是拜神用的神像和奇怪的零碎的東西。

穆罕默德決心成為阿拉伯人的摩西。他不能同時既是趕駱駝的,又是先知。於是他和自己的雇主、有錢的寡婦查迪加結了婚,使自己獲得了經濟上的獨立。之後,他開始向鄰居們布道,說自己就是人們一直期待的先知,是真主安拉派來拯救世界的。聽了他的話,鄰居們不僅不理會,反而放聲大笑。穆罕默德非常執著,繼續向鄰居們講道,終於讓他們非常討厭,決意要殺死他。穆罕默德得到這一消息後,同他最信任的學生阿布·伯克爾一起,連夜逃往麥地那。這些事情發生在622年。它後來成為伊斯蘭教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個日子,被稱為大逃亡之年,即穆斯林紀元——紀念穆罕默德出走麥地那。

在故鄉,大家都知道穆罕默德是一個趕駱駝者。在麥地那,沒有人認識他,因此他發現在這裏更容易宣揚自己是先知。不久之後,他的身邊便聚集起越來越多的追隨者,即“穆斯林”,意為“順從神旨”的信徒。“順從神旨”正是穆罕默德贊美的最高品德。他給麥地那人民傳教7年,積聚了足夠的力量,相信自己能夠和以前那些敢於嘲笑他本人和他的神聖使命的鄰居抗爭了。他率領一支由麥地那人組成的軍隊穿越沙漠。他的追隨者輕而易舉就拿下麥加,並殺死了許多當地居民。這樣一來,要讓其他人相信穆罕默德真的是一位偉大先知,就不是什麽困難的事了。從那以後,一直到穆罕默德去世,他做任何事情都非常順利。

伊斯蘭教的成功有兩個原因。首先,穆罕默德教導信徒的教義非常簡單明了。信徒們被告知,他們必須熱愛世界的統治者、仁慈而憐憫的神安拉;他們必須敬奉父母,順從父母的安排;他們還被告誡與鄰居交往時要誠實,要溫順謙卑,對窮人和病人樂善好施;最後,禁止酗酒,在吃用方面要十分節儉;就是這些。伊斯蘭教裏沒有像基督教的“看護羊群的牧人”,即需要大家出錢供養的教士和主教們。穆斯林的教堂——清真寺,只是石頭造的大廳,裏面不設桌椅板凳,信徒們可以在此聚集(如果他們自己願意),閱讀和討論聖書《古蘭經》裏的內容。不過對一般的穆斯林來說,他們的信仰與生俱來,從不覺得伊斯蘭教的規矩和制度對他們是一種約束。每天5次,他們面朝聖城麥加的方向,念誦簡單的祈禱詞。剩下的時間裏,他們把世界交給安拉去管理,以極大的耐心和順從接受命運帶給他們的一切。

這樣一種對待生活的態度,當然不會鼓勵信徒們去發明電子機械、修築鐵路或開發新的輪船航線,但是它給每個穆斯林相當程度的滿足感。它使人們心平氣和地對待自身、對待自己生活的這個世界,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