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中華汽車

在華夏工業上市後,江州市果斷對韓皓拋來了繡球,正式邀請他到江州投資。

作為浙海省會,江州是虎山無法比擬的存在,韓皓之前也一直考慮擴張發展,江州是他的第一選擇。

在招攬研發人員時,許多人一聽去虎山工作犯了難,最低要求都是江州水平,畢竟辛辛苦苦讀了名牌大學在大城市就業是許多人的願望。高端人才除了薪酬外,還會考慮生活環境、城市氛圍之類的要求,有不少談妥了的高級研發人才就因為子女讀書問題拒絕了華夏汽車的邀請。

因此,這次合作可謂是珠聯璧合,你情我願,韓皓打算把汽車研究院放在江州,同時還將啟動第二工廠的建設。

汽車研究院是華夏汽車的核心發動機,在這裏將進行各種新車型和新技術的研發工作,現有的600多研發人員將來會擴大到3000人標準。第二工廠將會生產轎車,尤其是研發當中的C1三廂中華小轎車,這是韓皓最看好的項目。

到江州投資,這一次不單是華夏汽車一家,而是會帶去大批配套的零部件企業,因為韓皓要求他們就近提供零部件,以此降低成本。

按照C1轎車10萬輛的設計標準,此次設立分基地將會給江州帶來至少20億的投資額,在1998年足以成為省內前三強的重點大項目。

“汽車產業是省裏重點發展項目,江州在考慮產業規劃時,要用超前眼光審視,預留出足夠的空間。”

周領導在呈送上來的文件批示道。

寶馬和華夏汽車的談判仍在接觸中,盡管一直沒有下文,但江州必須要把這樣的因素考慮進去,在華夏汽車第二基地落地時必須充分顧及周全。就算寶馬不落地,將來也能給華夏汽車留出足夠的發展空間。

江州市準備在郊區征地規劃20000畝,建造全新的汽車產業新區,吸引整車和零部件配套制造企業落戶,並且還將建立配套的生活小鎮、國家級汽車檢測中心和高新科技產業園。除了華夏汽車外,還將努力吸引其他廠商落地,共同把江州打造成中國又一座汽車城。

韓皓對江州政府的要求其實也不高,就算按照外商投資企業標準就好,地方政府招商時都會崇洋媚外,對外資給以超國民待遇,華夏汽車多的不要只希望公平對待。

為此雙方采取了折衷默許之策,韓皓在香港注冊設立了中華汽車有限公司,從性質上屬於外資企業,由這個中華汽車出面和江州政府談判,取得一系列的優惠措施。為此,首期3000畝工業用地和500畝商業用地低價劃撥給了中華汽車,由其在這上面興建新的汽車基地。

當華夏汽車Q1車型面對公眾征名的消息一出,來自全國各地的信件猶如潮水般把接收室給淹沒了,許多人都把奇思妙想的點子寄了過來。8毛錢的郵費,賭一把10萬元的獎金,就算不中獎也能參與試一下。

為此,征名收到海量來信堆積如山的照片又成為了另一條新聞,更加為Q1小車造勢。

拉動內需是國家為振興經濟提出的解決之策,在商品房可以銀行貸款購買後,汽車行業也成為第二個可以貸款消費的大件商品。畢竟一輛車足以抵扣一套房,允許人們超前消費,能把國人存在銀行裏的錢,拿出來流動搞活經濟。

貸款買房是新鮮事物,貸款買車更是如此,建行響應國家號召成為第一個推出車貸的銀行,他們首先跟上汽大眾合作,畢竟桑塔納占據了國內轎車市場的一半產量。此時車貸並不像是商業行為,更像是中央硬推行的行政行為,在建行之後,其他四大國有銀行也紛紛推出類似服務。

有了車貸這樣的新鮮事物,年輕人買車從不可能一下子變成可能,只要2-3成首付,就能把一輛新車開回家。得益這樣的國家政策,Q1小車在即將上市前就借到了一股東風。

許多年輕人看了Q1的照片後,紛紛打聽這款小車到底賣多少錢,如果不貴的話他們非常有購買的欲望。

Q1小車將和華夏之光二代一起同店銷售,在其他國有車企依賴於供銷、物資等國有事業集團單位賣車之時,華夏汽車已經建立起覆蓋半個中國的銷售網絡,經銷商也從500家發展到730家。雖然和摩托車銷售網2800多家規模比起來有差距,但增長的勢頭很猛,這還是韓皓為了保證服務質量故意壓縮的緣故。銷售、維修再加上信息反饋,按照國際通行的做法華夏汽車的經銷商可歸類於3S門店,當然在硬件上還差距比較遠。

中國人買車不喜歡等待,習慣了到經銷商處看車,然後覺得合適就付款開回家。跟國外看完車後要等一段時間待工廠下單生產不同,這種以銷定產到極致的模式在中國還屬於水土不服的狀態。許多消費者一聽說沒現車,要等上一兩個月提車,都會轉頭離開前往競爭對手處,選擇有現車的品牌提車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