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艱難談判

三菱汽車是三菱財團旗下的一家子公司,於1970年正式獨立出來。三菱財團在日地位舉足輕重,包括我們中國人耳熟能詳的三菱電梯、三菱空調等都是它旗下子公司。

自從1970年獨立出來,三菱汽車就和美國的克萊斯勒公司開啟了關系密切的合作,以讓美國人入股方式取得了進入美國市場的渠道。除了本土外,美國是三菱汽車的第二大市場。

1973年,三菱汽車開始向中國出口產品,是最早進入新中國的外資汽車公司之一。80年代初,日系微車三君子,鈴木、三菱、大發三家車企相繼向中國轉讓車型技術,撐起了中國微車市場的一片天。五菱汽車引進車型就來源於三菱,據說成立之初以三菱汽車為追趕目標,為了將來超過三菱特意取名為五菱。

可以說,三菱汽車對中國市場並不陌生。雖然一直對中國進行技術輸出,但三菱卻沒有開始在中國找到合作夥伴組建合資公司。一方面三菱把重心放在了美國市場,另一方面是對中國市場有小富即安心態,並不敢大規模資本投入,只求賺快錢。

跟鈴木準備在中國深耕細作不同,三菱的發展戰略裏中國市場只是一小塊邊角料,收割一波就走人的姿態。

這樣的態度其實挺符合韓皓的立場,三菱掙快錢的心態才會把落後一代的技術完全轉讓,華夏廠就需要這樣的技術輸出方。

依舊在同一家高級私人會所,韓皓見到了三菱汽車的總經理河添克彥,跟彬彬有禮的鈴木修不同,河添克彥的態度略為傲慢,眼神中多了一分赤裸裸的狡黠勢利。

這是一個不好對付的對手,韓皓第一反應就是如此。不過,商場上就是利益關系,今天三菱的人既然肯來,那就一定有賣技術的心理,只不過在價格上需要雙方多加交鋒。

客氣寒暄過後,鈴木修借口外出,留下韓皓與河添克彥直接對話,閉門協商解決雙方的合作問題。

《東方時空》攝制組也跟隨韓皓來到了東瀛,不過在涉及商業機密談判之時並未讓記者們在場。

“我現在正處在一家私人會所門前,華夏廠的當家人正在裏面跟日方汽車企業代表洽談合作事宜。據我們刺探的口風是出師不利,臨時換了第二家目標談判,不知道華夏廠此次出訪能否有所收獲。從一路拍攝行程可知,在中國想要進入汽車領域造車是一件多麽困難的事情,尤其是從白手起家更是如此。可能今天是一個值得在中國汽車歷史上大書特書的日子,也可能只是一場鬧劇中無聊的插曲,華夏廠的造車之路前途漫漫一路艱辛。”

跟隨的文字女記者在攝像機鏡頭前侃侃而談。

對記者而言,現在發生的事情就是將來的歷史,唯一關鍵就是此事是否具有歷史價值。

這次出訪韓皓專門在國內請了專業翻譯,這樣跟日方交流起來就更加順暢。

“河添桑,我們今天主要是達成框架協議,如果在一個合適的價格內,貴方是否願意向我方出售三菱L120的整車技術。還有對於搭配的汽車小型發動機,我們也有意一並購買。”

既然是談判,就必須得先達成框架共識,主要確認了雙方有交易意向才能繼續往下談。

在韓皓的主動姿態下,河添克彥跟助手一起開始了跟華夏廠的談判。

“我們三菱汽車對技術出讓一直都是秉持開放態度,一項技術在美國可能已經瀕臨淘汰,但如果到了中國它可能依舊是香餑餑。中國市場,我們公司也早已經相當關注,你們國家新公布了汽車產業政策,許多國際汽車巨頭紛紛厲兵秣馬準備殺入其中,當然我們也不例外。我們希望擴大公司在中國的影響力,因此你提出的要求我們都可以答應,前提是我們雙方能達成共識。”

對華夏廠提出的要求,三菱汽車可以答應出售車型技術和發動機技術,當然在價格因素是關鍵。

幸好韓皓通過關系拿到了1989年五菱公司進一步引進三菱車型技術的材料,當時一共花了將近3億人民幣拿到了全套改進車型技術和設備。

迄今為止已經過去了6年時間,對幾乎相當的車型技術,三菱依舊開出了3億的高價,這是韓皓所不能夠接受。

在來之前,韓皓就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列舉了日方在其他國家地區進行技術輸出時的價格範圍。因此他的心裏價位是5000萬人民幣,再多就是挨小日A本宰客了。

商業談判可不是小孩子過家家,誰大聲就聽誰的,需要擺證據講事實,幸好韓皓準備在鈴木公司上收集的資料派上了用場。

“你們在馬來西亞、印度合作建廠,車型轉讓的價格非常低廉,這是我從當地報紙報道中截取的段落,你們三菱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