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以史為鑒

“小韓廠長,我想問下你此次日A本之行的收獲用一句話該如何小結?”

在飛機上,跟拍的記者打開了攝像機,詢問了韓皓這樣一句話來作為此次日A本之旅的結束語。

“落後就會挨打,希望今後知恥而後勇吧。”

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在談判桌上也休想得到,這句廣為人知的軍事論述同樣適用在商場上。自己沒有拿得出手的實力,就不要想對手在談判桌上心慈手軟,雖然跟三菱公司談判時韓皓據理力爭,但改變不了整個大戰略上華夏廠有求於對方的現實。三菱公司敢喊出高達3億的出價,就是認定了華夏廠沒有其他途徑可以替代自己位置,有種獨此一家愛買不買的姿態。盡管日方人員在禮節上無可挑剔,但言語姿態中的傲慢卻不自覺顯露出來。高人一等好為人師的態度,讓韓皓不是很舒服。

我們中國汽車業在改革開放之初,曾經廣發英雄帖邀請全球知名汽車企業到中國合資建廠,打算在滬江市建立一個轎車生產廠,這就是上汽集團的前身。

由於中國剛改革開放,一窮二白,1978年外匯儲備只有1.67億美元,所以搞外匯成為國家的重要工作目標。你要引進先進技術設備人才,都需要外匯跟外國結算,沒有錢整個中國搞對外開放只能淪為空談。因此,搞一個汽車廠生產汽車賣到國外去,就能創造大量的外匯儲備,這是當時領導人的想法。於是在這樣目標下,中國汽車業便開始走上了合資道路。雖然到1995年,中國生產的汽車只有極少數出口到國外,反倒是國內銷量供不應求,也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結果。

改革開放伊始,由於中日關系得到改善,而且同屬於東亞文化圈,所以日A本的豐田、本田就成為我們第一時間尋找的談判對象。沒想到在日A本轉了一大圈,日方覺得那麽近的距離,直接從我們這裏進口就好了嘛,幹嘛還要建什麽工廠。提出只賣產品,不賣技術,於是中國政府考察團在日A本吃了閉門羹,只好打道去美國,畢竟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國家。

到了美國,找到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三家公司,看到貧困的中國,美國人覺得汽車不會有什麽市場。尤其中國人堅持要求提供最新的車型,並且提供最新的生產技術和科學管理模式,還要求在中國實現零部件國產化,最終目的是為了出口汽車創匯。這樣的要求,在美國人看來有些異想天開,怎麽算都是虧本的生意誰願意去!

但中國畢竟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本來通用汽車還是打算試一試,他們打算在美國進口散件,采用CKD全散件形式從美國工廠進口零件在中國組裝,就相當於在中國生產,把汽車賣到亞洲國家。很抱歉,這樣的模式並不是我們國家想要的結果,因此跟通用汽車的談判也不歡而散。

用了將近兩年時間,在日A本、美國都吃了癟,只好轉道歐洲了。於是,中國這個大市場的蘋果就幸運地砸到了德國大眾頭上。當時我們的機械工業部部長居然是直接殺上門,他沒有預約就直接到德國大眾門口,說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機械部部長,想找你們的負責人談談合作問題。因為,本來想找的是奔馳合作,沒想到德國大街上到處跑的都是大眾汽車,這引起了剛走出國門的部長大人注意。在跟奔馳沒有達成意向下,中國人直接殺到了大眾總部。

如果當時門衛不理睬這個自稱來自中國穿著中山裝的部長,可能就沒有大眾在中國市場的輝煌。西方有一句諺語,一顆螺釘可能就會導致一場戰爭的失敗。門衛很快把來自東方的客人匯報給上頭,於是大眾汽車開始正式跟中國結緣,開啟了中國的霸業王朝,在滬江市建立合資工廠上汽大眾。

韓皓在談判桌上吃到的憋屈,連中國的總理都遇到過,這也是影響了中國汽車業進程的大事。

國家當時資金有限,把上汽定為了轎車生產基地,這讓一汽、二汽眼紅得要死。國內汽車行業一直有一句話叫做:搞卡車只是小學生水平,搞轎車才是大學生水準!在這樣背景下,幾大汽車廠誰不想上轎車項目啊!

可汽車行業一直是國家重點調控的領域,你一汽、二汽老老實實先生產卡車、客車,轎車得交給上汽生產就好。國家講究的是產業布局,而且上汽生產轎車主要是為了出口創匯而立。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轎車這塊蛋糕的誘惑實在太勾引人了!國家不給,那就先自己偷偷幹唄。據說,80年代初國家曾專門召開一個會議,要求幾大汽車廠的廠長表態支持國家的決定,不允許私底下上轎車項目。一汽、二汽的廠長在會上拍著胸脯說保證支持國家政策,散會後回頭一汽就跑到美國偷偷購買了克萊斯勒的2.2升的30萬台488發動機生產線,二汽則偷偷回去組建了自己的轎車生產團隊還搞出了樣車。憑什麽上汽可以搞轎車,我們老大哥一汽、二汽就不行,可以看出來中國的汽車產業一直都存在跟中央較勁的光榮傳統。